徽派民居与晋中民居的主要特点并比较其异同?

500字以上~

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民居大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古徽州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
  2.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质朴中透着清秀。
  3.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单元是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富有韵律感。
  4.精美的细部装饰。徽文化中“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一、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二、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三、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晋中民居多为独立式窑洞形四合院建筑群体,由于采光的需要,建筑多为坐北朝南,宅院南北长,东西窄,四面都建筑房,称之为“宅俱全”,俗语“有东没西,不存老妻,有西没东,不存老公,只有北房,有君无臣”。建房遵“五祀”,即门、户、井、灶、中溜,以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居室位置安排上体现出社会伦理和等级次序,讲究左为上,右为下,也有按五行方位说,西方为秋,象征暮年;东方为春,代表青年等等。宅院中只栽花草,不种树木,因为有木成“困”而不吉,按风水“负阴抱阳”而成围合之势,聚之有气,藏之有能,这一中心环抱之势意在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中华民族是个重感情的民族,不放弃任何可能表达情感的细节,源远流长的文化渗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一座规格完整的四合院布局既体现出居住生活中的礼制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完善与和谐、美好追求。
中国晋中民居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晋中民居布局兼顾“三要”,即宅门、厅堂、居室。“六事”,即井、灶、仓、而、碾磨和畜圈。布局安排关系到家庭兴衰,吉凶祝福的首要大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