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怀疑论危机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8世纪的怀疑论-------
英国的怀疑论源于休谟(1711-76)。他在世时,说不定是以他写的《英国史》闻名;但是今天,人们记得他是因为他的怀疑论。罗素说休谟的怀疑论使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破产。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具体地表现在《人性论》(1739 - 40)、《人的理智研究》(1748)和《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1752)等著作内。

休谟的怀疑论涉及人类知识的全部。他声称灵魂或自己的存在是不能证明的,因为不论在什么时候研究我们自己,我们看到的只是快乐或痛苦的某种感情,但是永远看不到那个自己。
休谟质疑因果关系。他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件事跟着另一件事,我们看不到什么是作为因的那件事,看到的只是连续发生的事。 在宗教信仰上,他质疑那些证明上帝存在的旧证据,他说世界有个“第一因”的观念是没有意义的。神迹违反自然,因而不可能;自然律既是经由“明确而不可改变的经验”所确立,证明无神迹的证据比任何证据都完备。
休谟影响了许多思想家,从十八世纪的康德(Immanual Kant)到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他成了怀疑论的守护神。现在值得我们停下来看看休谟的论证是否站得住。
在一种意义上,休谟所说的关于人的“自己”的话可以是真的。你可以见到一只臂膀,一条腿,甚至一个脑袋,你不能直接看见“自己”。但这并不等于说休谟已完全置“自己”于不顾,因为当我们想研究自己的时候,“自己”正以组织这一行动主体的身份积极活动。换句话说,为了把“自己”这个客体驳倒,休谟必须把“自己”当主体使用。这种说法显示了“自己”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
同样,休谟也没有把因果律的观念抛掉。我们每天对事物的体验,现代科学的全部结构,都建立在一个原则上;这就是在已知条件下,某些事总是跟在其他事后而发生,我们因此可以说一件事是另一事的因。科学法则的建立依靠一个事实,这便是万事决非随便发生,而是有些事是成因,其他事是其果。休谟就是根据这个不接受神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31
你说的应该是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吧追问

还有贝克莱,苏格兰学派,康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