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如题所述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有关专家指出,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支配过多,会让孩子变得很脆弱,常常为了避免错误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放弃通过失败来学习的机会。
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许多父母对孩子实施了过度教育,强烈的压抑使孩子产生人格上的扭曲。

其次,家长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励为主。失败总有其原因,或是主观上的不努力,或是客观上存在问题,家长应帮助孩子细细分析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不失时机的教育引导。
并且,在孩子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绩,及时地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

面对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尽快使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
二、创建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为了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调查情况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
而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赌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不仅“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还容易产生过分胆小、焦虑、冷漠、悲观、孤独、紧张等特征。

可见,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温馨的、和睦的家庭心理氛围;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有文化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首先,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有着很强的自尊心,父母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他们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使孩子失去自尊,从而产生反感情绪或叛逆心理。
其次,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应用习惯的方式,平静地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上的开放有益于养成孩子开朗活泼的性格。

从而避免养成孩子孤僻的性格,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父母有一天会觉得“这孩子怎么啦?”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当了解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为培养社会健康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