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与中国的区别 什么样的人适合移民

如题所述

中国人和澳洲人的差别,作为文化差异的代表,很有趣。大家可以看看,为登陆后的生活预热一下。
1中国人喜欢和朋友聚会时多为下馆子;澳洲人则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去喝酒(泡酒吧)。
2很少有中国人喜欢在阳光下暴晒,海边却未必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旅游去处;澳洲人则爱死晒太阳,阳光越强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是澳洲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
3中国人在澳洲的生活很忙,略为单调(我们中国人好像都是工作狂啊);澳洲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也略为单调(看来我们比较接近高大上的主流群体)。爱动的澳洲年轻人则喜欢去酒吧,或者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则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不被取消,就看一辈子(馒头想起了挪威那个看着柴火慢慢燃烧12小时的无聊到爆的电视节目)。
4中国人送礼是背着其他人偷偷送给领导;澳洲人是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明着送(这点有小伙伴亲身确认吗?有的话告我下啊)。
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澳洲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在澳洲做老板很爽)。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和上级有分歧,时常憋在心里;澳洲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这点非常好,有问题当天解决,不埋雷)。
7关于中国人的吐痰习惯,随地吐痰;澳洲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擤鼻涕,不太雅观,但他们是擤在纸里(有鼻涕记得对着澳洲同事大声地擤回去)。
8很多中国人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到了澳洲也无法控制声量;澳洲人的音量控制得较好,在公车、餐馆或其他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9中国人喜欢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澳洲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本来他们学习就不好嘛,只好炫耀体能好了)。
10中国人的父母喜欢不远千里从地球另一端飞来帮忙带孙子孙女;一般澳洲人(主要指白人)退休了,住得再靠近儿女,没事也不会去带孙子孙女的。babysitting个把小时,偶尔过个夜还可以,全天带是绝对办不到的。
11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会被手指头戳死;澳洲人的父母住在老人院太正常了,儿女抽空去看望一下会被赞孝顺。
12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很自然;澳洲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3天或一周就很surprise了。
13很多中国人在后院种菜(非常典型);普通澳洲人则在后院种花草。
14中国人赚了钱存在银行里;澳洲人赚了钱马上花,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
15很少的中国人会信用卡欠账;很少的老外能不在信用卡上欠账。有钱没钱澳洲人都喜欢保持那么高的生活水平,先吃了用了再说。老百姓和政府都这样。(传说把房子租给中国人是绝不会欠你房租的)
16中国人的老公要比老婆文凭高、赚得多,才不窝囊(典型大男子主义)。中国男人是不愿在家不工作、煮饭带孩子的;澳洲人的老婆则比老公文凭高、赚得多很正常。老婆工资高,老公在家煮饭带孩子,很正常(这点要赞)。
17中国人看见你穿新衣服,除非真的喜欢,是不会夸奖的;澳洲见你穿不同的衣服,一定会夸奖一番,“I like it”。但是时间久了,就知道那是客套话,随便回一句“thank you”就可以啦。(这一点感觉有点虚伪有木有)。
18大多数中国人进家门就换鞋;澳洲人会穿鞋踩到浅色的地毯上,还会穿鞋上床(作为地道的中国人,馒头对此在情感上还是接受不了)。
19中国人做菜很少完全按菜谱做(说明我们的创造力强啊);老外做菜做糕点,是务必要仔细看菜谱的,要非常精确地按照菜谱的要求做。澳洲家家都备有厨房用的量杯、量匙,如果你说“少许”,他们做不了,要说3/4 tea spoon。
20在澳洲的中国人很少热忠于捐款、做义工或其他社会活动;但只有很少的澳洲人不热忠于捐款、做义工或其他社会活动的。(这里讲的捐款是每年定期的、连续不断的捐赠。至于做义工,这个的确在西方国家很常见,大部分人都有做义工的经历,这也是找工作时简历中重要的一项呢)。
No.10: 为子女教育而做考量的人
适合指数6.5
这几乎是最普遍的一个移民理由,而且听上去很有说服力。
确实,澳洲孩子的学**生活之幸福,是国内孩子们难以想象的。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快乐呢?
但是,澳洲的教育模式与国内相差甚远,那些在东方传统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家长们,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呢?
No.9: 走上社会不久的大学生

适合指数6.5
这群年轻人来澳洲首选考研,然后是寻找工作机会,但基本会沦落到找奶茶店或餐馆的侍应生。
他们的优势在于学**能力强、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更易于融入澳洲社会主流。
刚走上社会,也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到另一片天地里重新开始也无妨。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有得就有失。在澳洲安身立命并不难,但想出将入相、万里封侯却势比登天。
国内这两年创造奇迹
的机会虽然也**减小了,但相对于死水微澜的澳洲,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No.8: 在国内不被世俗偏见所容的人

适合指数7.0
说白了就是**人士。这类人群在国内的生存状态我不了解,但应该不太理想。
虽然澳洲**无法结婚,但人们对于**的理解度和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悉尼每年夏天都会有一次非常盛大的**大游行,名曰:Mardi Gras.自由和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吧。
No.7: 海外留学生

适合指数7.0
现在的留学生呈多元趋势,有拔尖的优秀人才,也有不少当初是因为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才出去的,总体来说,与二十年前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再加上国外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海归"变"海待"的越来越多。
如果回国不顺,就留在国外发展吧。现在澳洲把相当多的一部分技术移民的份额留给了这一人群。
No.6: 不怕吃苦的基层劳动者
适合指数7.5
如果你的确无一技之长,只能靠卖力气吃饭,澳洲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不是说在澳洲就能看到希望,但这里对基层打工者的利益保护更完善有效一些,他们的工资有时候甚至超过白领工人,没有社会歧视的问题,买个房,买个车基本没问题。
No.5: 想多要几个孩子的人
适合指数8.0
这一类就没必要多说了吧。澳洲没有"基本国策"管着,而且这里真的是儿童天堂,国家对小孩有着很好的福利。
孩子多,政府帮你养。
No.4: 残障人士或家有残障人士的

适合指数8.5
在澳洲,高位截瘫的人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开车;停车场中最方便的停车位是留给残疾人的;在商场超市,经常可以看到驾驶着电动残障车自由来去的人士;残障车可以方便地上下公交车……
高福利和便利的设施条件,不仅让澳洲的残障人士生活有保障、方便,也给了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的自尊、自信,我觉得对一个残疾人来说,这一点更重要。
No.3: 有足够财力支持在澳生活的富人

适合指数9.0
这一类也没有必要多说,钱多的土豪去哪里不行?
这类**多也已经把孩子送到澳洲留学,没事飞到澳洲看看孩子学**生活情况。
何况澳洲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地方,偶尔来旅旅游,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下国内的重担,何乐而不为呢?
No.2: 以挣澳币为主的生意人

适合指数9.5
在国内有自己的企业,产品主销澳洲,或是做国际贸易的,如果手里有了绿卡,那你做起生意来会如虎添翼!
No.1: 到此享受退休生活的富豪

适合指数10.0

澳洲的确是退休生活的首选之地!各大城市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都相当怡人,景色又十分美丽,这在国内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现在说退休的人,手上有大把的钱,可进可退,可来可走,我想不出手上多一张绿卡对这类人士有任何不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3
澳洲是移民国家,以其优质的生活水准、完善的社会福利、宽松的移民政策、良好的教育资源等,吸引着各国移民。澳洲每年的永久居留配额近19万,澳洲移民方式包括独立技术移民、雇主担保移民、商业投资移民和亲属移民等。
对于获得PR的澳大利亚移民来说,如果想入籍澳大利亚,需要符合以下六点条件:
一、拥有PR身份(身为澳大利亚永久居民,即有PR身份)。
二、需满足以下三点居住要求:
1.已经在澳洲居住满4年(申请前),且四年内至少要有1年是PR身份。
2.在澳居住4年期间内离开澳洲的时间总共不得超过1年,且在申请入籍的这1年不得离开澳大利亚超过90天。
3.在获得PR前,以临时居民身份(如学生签证)在澳大利亚居住时间是能够获得承认并计算于新居住要求,最多三年临时居民的居住时间可取得承认。即:成为永久居民前便己经在澳大利亚以临时居民身份居住三年,在获得永久居民身份后,仅需居住一年便可申请公民。
三、掌握基础英语:能够进行最基本的英语交流,申请人需要参加面试,面试时须将澳大利亚公民的义务及权利用英文说出。
四、明白澳大利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在申请前,澳大利亚移民局将提供有关英语资料供申请人背诵。
五、品行端正良好。
六、居住意愿:申请人应有在澳大利亚居住或与澳大利亚保持密切关系的打算。申请人可以将16岁以下的孩子包括在自身的入籍申请中,且无须符合居住要求。
第2个回答  2016-11-08
澳洲和中国的区别很大。
澳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不多,仅有2400万人。
澳洲的福利制度很健全,有全民免费医疗。
澳洲是移民国家。
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更适合出国移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