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原则的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如题所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认识活动也是有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的;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教学不相应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违反教学的客观规律。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提出并实验打乱学科逻辑系统的活动教学和问题教学。实验结果证明,如果完全违反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就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有所降低,同时学生的智力也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谓理解,正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只有在联系中才能有所理解。循序、系统、连贯地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很好地记住,特别是知识经过融会贯通被编入一定的系统后,更便于检索,可供随时应用。 在贯彻系统性原则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这几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教学的系统要以学科体系为主导,同时尽可能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顺序。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就要努力体现这种要求。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讲授、演示、实验、练习、 实习作业、 复习和检查等,也要相应地循序进行。其中,经常的复习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中的缺陷,是使教学系统连贯地继续下去的重要保证。教学系统性与突出重点内容以及重点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对教材的不同成分和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不宜等量齐观,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教学系统性包括渐进和跃进两个过程。渐进是基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消化吸收,不可贪多务得,急于求成。但是,在渐进的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跃进现象。教师要促进这个飞跃。教学系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的体系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教学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教学活动诸环节,也要适应各种具体情况而作灵活的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5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