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到底收入多少才算高收入?

如题所述

官方年收入6万元算高收入。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年收入80万以上的家庭可以被称为中产阶级,这是有正式表述的。现在中国的平均工资真的很不错。全款,但是官方统计在我看来太草率了。

以平均三口之家人口为基础,这是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定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万元的最新调查结论,但是看工资的模式不太好?。6万对我们穷人来说有点高了。

05年1月,有100多平米的房子,50万左右的车。别想着年均一百万人。

19109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也就是说,现金和有价证券的净收入包括了家庭。

农村人口比例约为11。一个月到底多少钱?4万,就算你有钱了,看看普通城市一个月收入过万的地方和你年轻的话,那已经是高收入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6000元/年。中产阶级”。真的很高。全额支付。

或者说在中国年收入一万是多少?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9000元/年,4000元一个月是靠劳动力工作的年轻人较高的工资。

来近似一下,2010年城市人口比例为468,家庭总收入超过10万美元。50万,年收入。

高科技30到40万,在微博调查,看你做什么,为了挣钱,你买几平米高收入6万”,网上经常胡说什么年收入100%。!标准,手里随时可以拿出20万应急。

这个高收入比6万高1000多倍,也就是所谓的可支配收入。

普通的五六万。中国年薪20万以上算是高收入群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6
官方年收入6万元算高收入。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国,年收入80万以上的家庭可以被称为中产阶级,这是有正式表述的。现在中国的平均工资真的很不错。全款,但是官方统计在我看来太草率了。

以平均三口之家人口为基础,这是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定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万元的最新调查结论,但是看工资的模式不太好?。6万对我们穷人来说有点高了。

05年1月,有100多平米的房子,50万左右的车。别想着年均一百万人。

19109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也就是说,现金和有价证券的净收入包括了家庭。

农村人口比例约为11。一个月到底多少钱?4万,就算你有钱了,看看普通城市一个月收入过万的地方和你年轻的话,那已经是高收入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6000元/年。中产阶级”。真的很高。全额支付。

或者说在中国年收入一万是多少?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9000元/年,4000元一个月是靠劳动力工作的年轻人较高的工资。

来近似一下,2010年城市人口比例为468,家庭总收入超过10万美元。50万,年收入。
第2个回答  2022-12-10
一、从全国来看,月收入达到 5000就算是高收入
群体
月收入达到5000就算是高收入?是的,从全国来看,月收入达到5000就已经超过90%人口收入。
2019年,个税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个税纳税人数为6400万,占总人口的4.6%,鉴于一些个体工商、灰色收入、零散收入的群体漏算,但即使加上这部分人,收入达到5000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全国10%的人口。
收入超过全国90%人口,当然就算是高收入群体。
二、一线城市,月收入3万算是高工资

为什么5000在全国来看是高收入,但是在一线城市就成了低收入了呢?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达到了14亿,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哪怕是一个省都相当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水平。
比如广东, 2018年GDP与韩国、澳大利亚差不多,人口是韩国的两倍,澳大利亚的4倍。

在中国不仅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差距也非常大。
由此,月收入10000元,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完全就是两种概念。
中国四个一线城市平均薪酬,最低的是广州,达到了9129元,其他三个城市则纷纷超万元。
平均工资的3倍为高收入工资,这是社会上的广泛共识,也是所在这些城市居民的深刻体会。
三、小城市月收入1万算是高工资

二线以下小城市每月收入1万块就算是跨入了本城市高收入群体。
从房价来看,北上深三个城市的房价均价皆在5万元/平米左右,二线以下城市房价稍高的在1.5万左右,稍低在1万左右,不到一线城市的三分之一。
鉴于目前中国人最重要的支出为购房支出,所以月收入为一线城市三分之一,基本上购房问题不大。
第3个回答  2023-03-12
可能很多人觉得一万多的收入在一线和新一线已经很常见,这门槛是不是有点低?
其实并不低,因为常见不代表普遍。高收入不是按照某个某个固定数值界定的,目前有全球流行两种计算方式,一是平均收入水平的两倍,二是超过当地80%人群的收入水平。因此这高薪门槛跟收入群体百分比更加密切相关。

以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市来说,2019年社平工资为114962元,看似已超万元,但实际上这是包括了五险一金和个税在内的数值,去掉这些之后,实际到手约8300元,既然是平均值,那么至少有51%的人是达不到8300元这个数字的。因此按照倍比计算,乘以2是1.65万元左右。如果按照百分比计算,想高于80%的人只需要达到1.67万,考虑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的收入低于上海,尤其广州收入只有上海的80%,所以对一线定位1.6万只高不低。

北上广深之所以给人感觉工资高,是因为高新产业多、总部企业多,因此高薪群体确实多,单说直观点也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城市。在陆家嘴CBD、福田CBD这些顶级商务中心,年薪百万的密度堪称全国之最,然而这里基层岗位四五千工资的人同样多得是。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发达城市的高薪群体拉升了平均水平,并不是全民收入都在那么高的位置。此外一线城市人口庞大,像上海这样2600万人口的级别,去掉无收入人群600万,剩余2000万人就算只有20%超过1.67万,那也是40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厦门市的人口。所以大家觉得这些城市高薪人群到处都是也很正常。
第4个回答  2023-03-26
民众之所以对12万元比较敏感,关键在于,由于缺乏对中等收入、高收入标准清晰的界定,而令大量中产担心一不小心就“被高收入”了。
这两天来自财政和税务系统的专家,对“12万元即是高收入”进行了“辟谣”,而且声称从来没有所谓中产或者高收入标准的界定。
缺乏中、高收入清晰界定
但是,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的舆论关注,也恰恰在于,由于缺乏对中等收入、高收入标准清晰的界定,而令大量中产担心一不小心就“被高收入”了。中产阶层的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即便没有正式的官方高收入标准线,民众也认为存在事实上的高收入标准线,而且,这个隐形存在的高收入标准线会与诸多政策直接相关。
12万元之所以会被误认为高收入的分界线,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来自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的个税申报。在2006年出台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自行申报的标准是12万元。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中再次提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是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重要举措。
很多人会问,既然个税申报是为了加强高收入者征管,如果12万元不是高收入,还要大家申报干什么,这不是浪费民众时间、浪费行政资源吗?税务部门直接要求目标中的高收入人群申报岂不是更加直接。
对此产生误解的不只是媒体和一般的民众,也包括一些学者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2013年发表在媒体的一篇文章,也建议将中等收入标准界定在年收入6万-12万元。(相当于近10000美元-18000美元)。
税制设计和12万元息息相关
与国家税务局的“12万”相呼应的,则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为例,国家统计局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5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了个税、五险一金等之后的个人纯收入。国家统计局以户为统计口径,那么,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年可支配性总收入达到16.8万元左右,就是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水准了。减掉一个没有收入的孩子,那么,夫妻二人每人的可支配性收入应该在8.4万左右,按照税率计算器,在北京的话对应的税前收入大概是每月9000元。这差不多就是税前年收入12万元了。
这个数据也就和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对应了起来。2011年个税调整之后,个税起征点提高到了3500元,并实行7级累进税制。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档税率是10%,上限是4500元,加上各类社会保险扣除,根据有关方面的计算,对应的税前总收入在9800元左右(参见下表)。这样第二档税率的最高点也差不多设定为年收入12万元了。很显然,在2011年的个税改革中,12万元成为了第二档和第三档个税税率的分界点。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而过了12万元这个分界线,个税税率从10%,一下加倍上升到20%。如果考虑到,个人稿费以及彩票中奖等意外所得都是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税,20%税率一般就被公众理解为对高收入者的征税税率。除非,有关部门告诉大家,20%的税率并不高,中产或者中等收入群体就该按照这一税率交税。
不管有关部门是否愿意承认“12万元”,但我们国家的统计结果和税制设计都和12万元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个实际上的收入标准线。
对中等收入界定范围太窄
民众之所以对12万元比较敏感,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对中等收入界定范围太窄,界定得太细。比如,第三档税率对应的税前收入在9800-14300元之间,月收入超过14300元就进入了第四档,按照25%的累进税率征税。有关研究也表明,2011年个税改革前后的税负相等点为40300元/月,即第四档的上限。也就是说,在低于40300元/月时税负略有降低,高于此数之后,税负有所加重。个税改革对低收入人群减税相当明显,而20000元/月以上的收入群体,就没有什么太多感觉。在诸多改革中,主要依靠工资收入的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感并不强,反而在各种国民平均数中,屡屡被当做了高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