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实施在即,在实施前受理未作出判决的民事案件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法律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为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理论上称为受益溯及力。这种所谓的受益溯及力在刑法适用上是从古到今的,但在民法适用上却没有统一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看民法典的适用是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是当时法律的适用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当然,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或司法政策文件。

正因为如此,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也明确指出,民法总则施行前成立的合同,按当时法律认定为无效,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应当认定为有效或者可以撤销。此外,《民法通则》通过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对《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溯及力作出司法解释,以统一司法实践的判断标准。上述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文件虽然不是针对民法典的实施,但也可以作为判断有利溯源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事审判本身的特殊性,民法除了具有良好的溯及力外,还可能被赋予溯及力。如上所述,民事审判不同于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当成文法存在漏洞时,人民法院应当通过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如类推)填补成文法的漏洞,并据此作出判决。本案中,在新旧法交替期间,新法对某一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旧法没有作出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用新法的规定填补旧法的漏洞,作出相应判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法院虽然适用旧法,但适用新法只是填补了旧法的漏洞,但这样一来,也扩大了新法的适用范围,实际上赋予了新法一定的追溯力。

对于新法的溯及力,在制定民法通则的过程中,专家意见稿专门设置了条文予以明确,但由于分歧较大,最终没有在民法通则中予以规定。但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虽然法律事实发生在《民法通则》实施前,但当时法律没有规定,而《民法通则》有规定。例如,合同法中没有对虚假意思表示和第三人欺诈的规定。纠纷发生后,民法可以修改基于法官不拒绝的裁判规则,总则的有关规定是判决的依据。这一规定虽然旨在解决民法通则的时效性问题,但也可以类推适用于处理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民法典》早在2020年5月28日获得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共有1260条,与原来的法律条文相比较,保留条文占36.3%,新增条文占11.7%,实质性修改条文占19.5%,非实质性修改条文占32.5%。对于每个人来说,基本上可以看着这部法典涵盖从胎儿到坟墓全部环节,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法典调整了人与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充分保护百姓拥有的各类民事权利的作用,增强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对于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民法典》正式实施之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

本问题主要是新旧法的衔接问题,是在新法实施前已经受理的案件,到底是适用新法还是旧法的问题,这里需要根据很多不同的情况来分析。既要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判断,原则就是新旧法谁能对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起到最大的保护,那么就适用那种法律

而民法典在制定的时候,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与当时民事法律的延续性,对一些条款进行了编订纂修,对一些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条款进行了完善,同时对有些原来法律上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进行了新的规定。

一、新增条文的溯及力

创设新的新增条文规定是没有溯及力的,比如《民法典》中的临时监护制度、居住权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等是不可以溯及既往的。

但有些新增条文就不一样,如总则性、基础性的规定,是具有溯及力的。

二、实质性修改条文的溯及力问题

民事诉讼实质上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两相对抗,在民事权益上属于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不管适用哪一种标准裁判,都会对一方当事人有利,而对另外一方当事人不利。

无论选择新旧法律条文来进行案件审理,必然会有一方处于不利的状态,也会造成一些不公的结果,根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不能给另外一方造成非常明显的不公结果。这不管是当事人双方、律师,还是法庭的决定,都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那如果当事人双方、律师之间到底是按照新旧法律来判决争执不下,而且法庭也无法准确判断的时候,法庭一般就会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会按照新的法律条文来审理案件

三、新出台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两高”的司法解释在一些民事案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民法典》正式实施之后,根据最高法公布的计划,2021年上半年会出台一系列的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是具有溯及力的,也就是说案件还在审理中,这时候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那这些司法解释是可以运用到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中。

第2个回答  2021-01-03
该法律原则上不具有追溯效力,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的特殊规定,从理论上讲,称为利益追溯效力。这种所谓的利益追溯是自古以来在刑法的适用中应用的,但是在民法的适用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看民法的适用是否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当时的法律适用是否更有利于保护权利。各方。当然,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或司法政策文件。
第3个回答  2021-01-03
未受理的民事案件应在合理期限内据未发布前的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如果未受理的可以再次提出受理
第4个回答  2021-01-03
虽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民法典》原则上仅能适用于该法施行后发生的法律事实,《民法典》施行前发生的法律事实,原则上只能适用当时的法律,但依据《立法法》的规定和民事审判本身的规律,在例外情况下还是要承认《民法典》的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