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

如题所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定语后置”和“省略”句式。

“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都是定语后置句,其中“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分别是“高高的朝廷”和“偏远的江湖”。

在“居”和“处”后都省略了介词“于”。即原句应为:高居(于)庙堂则忧其民,远处(于)江湖则忧其国家。

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扩展资料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特殊句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4

这句话的句式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都是定语后置句,其中“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分别是“高高的朝廷”和“偏远的江湖”。在“居”和“处”后都省略了介词“于”。

即原句应为:高居(于)庙堂则忧其民,远处(于)江湖则忧其国家。这句话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扩展资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和“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想对应的。 “进”,对应“居庙堂之高”,“退”对应“处江湖之远”。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10
这里考查的是定语后置句。
“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都是定语后置结构,按照现在的语序应当是“高高的庙堂”“遥远的江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1-10
属于定语后置和省略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