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好还是小学教育?

如题所述

两个专业完全没有可比性】



其实,确切地说,任何事物,都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那得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看。

从收入的层面,普遍认为,小学教育的收入比学前教育的收入要高一些。而这样的情况,也必须得依据不同地方的扶持政策来衡量。

从重要性的层面:学前教育是基础,为后来的小学教育作铺垫,是后者的奠基石。但并非说小学教育没有学前教育重要。学前教育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铺垫,读小学时,还可以经行翻盘。毕竟学前教育的知识性内容不多,年限也比较少。而小学教育的课业内容比较多,也繁重,年限长达6年。这六年,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树立的关键时期。处理地好,能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处理地不好,会让孩子的学习事倍功半。



从专业难易的层面:学前教育一节课大致为20分钟,而小学教育则是它的两倍,有时候40分钟的课,对于新教师来说,会很难撑满,也就是,没有足够的授课内容,这会比较令人尴尬。学前教育的内容比较繁多,一个教师需要同时学习很多东西,舞蹈,唱歌,绘画,钢琴美工等。小学教育在学习的种类方面会相对较少,但在专业性上的要求会比较高。

从就业前景的层面: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就业前景,应该还算比较理想。每年招收的人员会有一定比例。但具体还是得看当地的政策。

暂时,比较这四个方面。



最后,补充一句,当老师没有一个是容易的;

而难的程度则取决于,你当老师的用心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

一、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上对比

学前教育属于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范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有《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内容则是从绘本、弹唱(包括舞蹈)、游戏、剪纸、故事五个出题方向。

小学教育则是属于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范畴,同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内容则按照所报考学科来分。

二、从义务教育阶段对比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小学教育则是义务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属于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小学教育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所占三分之二的比例大小。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3
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融入陌生环境的整体学习,在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因人而异的诱导性教育;小学教育主要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系统的基础性教育。
应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学前教育: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小学教育:
1、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
3、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
4、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第3个回答  2021-03-13
一、教育专业对象的不同

首先,因为不同的教育专业而面对的教育专业对象的不同,

学前教育面对的是幼儿,是3-6岁(周岁)的孩子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小学生,是7-12岁(周岁)的孩子。

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对策”来实施“教育”


二、教育专业性质的不同

学前教育以后的工作单位是幼儿园,而幼儿园是幼教全科,需要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当你的小伙伴知道你是幼儿园老师,基本上会“哦,幼儿园老师啊”(当然,这里涉及到社会人员对幼儿园教师的看法,以后有机会另外展开回答。)
第4个回答  2021-03-13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 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 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 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 育。 幼儿园“保教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 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 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 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渗透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 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 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寓教于乐。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 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 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 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 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 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 讲课、作业、检查、考 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 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 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 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所以,我们更 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 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