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可以用来骂人?从何由来?

如题所述

      “二”是河南一带的方言俚语,其来源是“二蛋”简称,“二蛋”的同义语有“二球”、“二杆子”、“二性(这里的“性”读轻声)”,意思均指某人鲁莽爱拼命,或指稍微冒犯即给对方以极不相称的极不必要的数十倍的攻击。一般人们通常会说,“这个人‘二’的很,别惹他”;“那家伙真‘二’,就说他一句掂砖头朝头上砸过去了”。 河南方言形容这类行为的说法是“脑子一热,不顾一切”(用河南话念,很押韵合辙)。

  我再补充一点,三楼的第二点:“应该是做形容词用。 比如东北常说,你咋那么“二”呢!等等 ”之意思正是“二蛋”之意,你咋那么“二”呢!是避讳不雅字眼,完整的应该说“你咋那么二蛋(或二球、二性、二杆子)呢!”也就是出傻气的意思。

  “二性”用来描述人时有时候也可重叠,作“二二性性”,如“那家伙二二性性的,别理他,别跟他一般见识。”

  “二”以及它的那些全称词组还有引申义,指某人说话缺乏考虑,口无遮拦,胡扯八道,或满嘴脏话(不分场合的讲脏话),此时有一个专门的词叫“二驣(音”teng,第三声),属于“专有名词”,专用来指说话。如:那家伙是个二驣,说话没边,云天雾地的(这个意思时还有个专门的比喻词叫“老鸹屁”)。再如:她真是个二驣,跟一帮男的说话屌啊屌的,不像个女的。

  

  2.  2据说是原来人们称呼的250的简称。人们后来觉得叫人家250有些直接了当的辱骂,显得自己多么不文明,没素质,就简化成2了。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a:东北方言,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愚笨,口语中拥有独特的语意。

  b:陕西方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二怂,二锤子”。例,那个人二得很! 或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

  c:天津方言,贬意词。常用用于形容人愚笨,弱智的意思。现在多用于彼此取笑的意思(有很大的玩笑成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04
一为大,二就是小
第2个回答  2013-10-04
记得北方人常骂人250 后来传到网上简化了吧就叫2 说一个人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