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什么为重点

如题所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总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着力点),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扩展资料: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及其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必须遵循的正确原则。

《决定》着重从五个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工作部署:

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五是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百度百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