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义犬》的主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主旨:

狗是有灵性的动物,不仅如此,它还忠诚,文中(卷五篇)的某甲为救狱中的父亲,倾尽所有财产,不失为一个孝子。而文中的义犬以它的忠实打动了读者,虽然狗遭误解,仍然不失忠于主人的本分,沿途寻找主人丢失的银子,竟然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以身紧护主人的银两,让人感叹唏嘘。

原文: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译文:

潞安府某甲,他父亲因事被拘禁监狱里,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钱财搜罗净尽,凑了百两银子,准备用来到郡里托人情。他骑上骡子出门,家中养的小黑狗就跟着他。某甲就呵斥驱赶它,让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后,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赶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地。某甲半路下骡,用石头砸它,那狗才跑开。某甲又向前走,那条狗风驰电掣般地又追上来,咬那骡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发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呜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气呼呼地咬骡子的脑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认为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气了,骑着骡子调转头来追着驱赶它。看那狗已经跑远了,才拉转骡头疾速奔驰,来到郡里时,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间的钱袋,银子丢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来,魂都吓没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来,在城门口等候开了城门走出城来,在来时经过的路上仔细寻找。他又想,这里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蚂蚁,丢失的银子哪有还在的道理。他犹犹豫豫地来到来时下骡的地方,见到那狗已经死在草丛里。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湿透了,像刚洗过一样。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银子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某甲被这狗的义气感动了,买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们都称那坟为“义犬冢”。

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