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格的六个流派

如题所述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中特别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认为无意识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力量。在此之前人们研究意识的比较多,他就发现很多东西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他把意识比作冰山上的一角,比较容易进入意识层的东西他叫做时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层之下的深藏的东西叫做无意识。人们把这种心理学思想叫做深度心理学。他强调了人的内部的东西。
(二)特质流派
它关注如何描述人格和预测人格,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特质被看作是稳定的心理组织结构。外向型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内向型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活泼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成功动机高的人有哪些行为表现。他特别提到:人有一些核心特指,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几个词构成核心特质。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一个词被称为是首要特质。他总是用一些形容词或简短的句子来描述人格特点。根据这种描述还有人把他分成16中根源特质。特质流派更注重于了解处在这个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行为如何。说到大五人格,从情绪的稳定性分为神经质性,安全性,自卑性、自信性,外向性等。外向性与内向性,特征就是好交际,不好交际;活泼,不活泼;感情奔放,含蓄等。我们在教育时,要知道不同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开放性特点是不同的。随和性,用热心,无情;信任,怀疑;乐于助人,不合作来描述。谨慎性,用有序,无序;计划性,无计划性等等来描述。 以此类推,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他认为,都能归纳为这五种类型。
(三)生物学流派
生物学流派强调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认为人格特点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比受父母教育的影响要大,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们实施教育时,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带着其特有的遗传因素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按照我们的意识来塑造他们。遗传到底在人格中占多大作用?有的研究发现,有很多性格都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到外向内向,外向型的人从大脑皮层的分析,得到他需要的刺激强度相当高。喜欢寻求刺激这样的特性,实际上跟大脑皮层的活动情况有关。另外还有一个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对他人格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人格的发展里面就包含了气质的内容,假如我们说他的内部的倾向性,有一部分指的就是他的气质特点。所以气质特点就可以从情绪稳定性来反映,另外活动性、交际性都属于气质特征。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评价人的气质特点。
(四)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他们都强调学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早期的行为主义主要强调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条件反射。所以说到行为习惯养成时,它特别强调人格是我们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通过表现出一个行为,就给他一个刺激或一个反应。当这种行为不断的得到奖励或惩罚时,这样就可以强化了某个行为或消除了某个不良行为。他特别重视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它不研究意识层面下的行为。随着行为主义的发展,他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人对刺激的反应要复杂的多。人的认知在行为习惯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认知流派
认知流派认为每个人的不同,是由每个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他更多的强调认知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孩子,别人绊了他一下,他可能认为是别人无意识的,或者不小心,或是恶意的。当他判断不清时,它就要追究原因。如果认为是无意的就不去报复,认为有意的就去报复。可是有些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别人是故意的,有针对性的。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孩子的反应不同,是由于他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他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七)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更多的强调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有时说,人们认为一个人出现问题,就追根其源,他的家庭不好,父母离异等等。你可能会说出很多外界原因。但是人本主义流派却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尽管外界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但是,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的选择权利。因此,必须对自己负责。另外,它非常强调自我实现。他把人格看作是非常积极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更多是强调自我实现,就是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他的这个理论就更积极一点。 这些不同的流派,很难说那个流派更好,更有意义。应该说各个流派都解决了人格的一个侧面。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当我们用这些不同的观点来解释一个现象时,就发现他都从不同侧面解释了人格。

2
 特质流派的特征是喜欢将人格分为各个特质维度,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7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的产生根源是什么?这是人格理论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基本问题。人格心理学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解释人格的六个流派。它们是精神分析学流派、物质学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及认知学流派。任何一种主要的人格理论都可以在这六个流派中找到其位置,尽管这种归类不完全适当。
为什么人格理论如此之多?盲人摸象的故事大概人人皆知。那五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分,然后就争着向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摸到不同部位的人,心目中也有关于大象的不同形象。这个故事说明,每个盲人所了解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由于真正的大象比他们摸到的东西更多,所以每个盲人说的都对,但是都不完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的六个流派和这几个盲人差不多。也就是说,每个流派都识别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受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最后,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有人建议,把六个流派综合起来,我们就能获得关于人们所作所为之原因的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遗憾的是,盲人摸象的比喻只是部分地适用于人格研究的不同流派。虽然对于人格的某一问题,不同流派之间往往只是在强调重点上不同——每个流派都作出一种合理的、能互相相容的解释——但是在很多时侯,两个或多个流派作出的解释却是完全不相容的。因此,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人们就根据他们接受哪种解释,而把自己划归到这一或那一流派。
再回到盲人摸象的故事。假如有人问大象怎样行走,摸到不同部位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尽管有些情况下,这些说法当中不止一种正确,但是显然有些时侯并不是每一种理论都是正确的。
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流派是正确的?一种回答是通过研究来证实。的确,有时,研究结果支持一种人格理论而不是另一种。遗憾的是,很多研究结果都可以在各种流派中得到解释。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这种理论在解释人格的某一部分时是正确的,而另一种理论在解释人格的另一部分时是正确的。
在解释人的稳定行为方式是否存时,六个流派中的每一个都有其价值。可能你们对有些理论理解更多,对另一些理解较少,这也是自然的。但是请不要忘记,每一个流派都是由众多的值得尊敬的心理学家发展起来的。虽然他们并非在每个问题上都正确,但是,每个流派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什么原因使得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
人格心理学只是基础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我们所说的心理学可大致分为两个大的领域: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基础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年龄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其中普通心理学里包括了人格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
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也就是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过程,它的特点是象流水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的。而个性心理则是人的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它则是比较稳定的部分。人格一般是指气质和性格这两部分。所以,人格应是人的心理现象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的一部分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掌握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等等),学会人格的一些测评方法(假设检验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人格评价等等),了解一些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健康的方法。意识到人格在人的心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就从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简单论述我对人格心理学的理解,然后着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有关理论、应用、评价做阐述。
第一大流派,人本主义流派
从人类显意识中的人性(以情绪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二大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
从人类显意识中的认知心理(以思维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三大流派,行为主义流派 (包括新旧行为主义)
从人类显意识中的生存心理(以生存行为心理及社会生存行为心理等等为主)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四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从人类的潜意识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第五大流派 特质学流派
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
第六大流派
人格特质的遗传率,外向——内向性,进化论人格理论和配偶选择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可分为三个小流派)
1,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从潜意识中性本能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心理现象及规律,与人本主义流派相对应。他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名词(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自我、超我,本我等),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他认为人有一些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
2,以荣格为代表,从潜意识中认知本能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与认知心理学流派相对应
3,以阿德勒为代表,从潜意识生存本能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相对应。
其强调:寻求优越;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出生顺序集体无意识;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等。其中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
精神分析包含如下三重涵义:
1、精神分析的第一重涵义是1890年由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创立和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式。
关键性的概念包括
a:替代了催眠术的自由联想;
b:替代了给与指导或建议的解析;
c:移情。
精神分析技术由指导和帮助患者自由联想、解析联想和在联想中遇到的阻碍、解析他的感觉和对分析师的态度等构成。严格地说,运用弗洛伊德理论结合其他技术的心理治疗不是精神分析,而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
2、精神分析的第二重涵义是一种解释神经症的产生以及精神的发育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关键性概念包括
a:潜意识概念——人们意识不到,但却对人的行为发挥作用的心理活动;
b:阻抗的概念——通过运用防御机制,抵抗潜意识的变为意识的过程;
c:移情概念——一个人与别人现在的关系受到他过去与别人的关系的影响,尤其是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会再现患者与过去的亲人的关系。
3、精神分析第三重涵义:广义地讲,所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及其追随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都可以称之为精神分析。
著名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
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年编制的,是非常有代表性并在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投射测验。它主要是通过观察被试对一些标准化的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被试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该测验最初制作时,是先在一张纸的中央滴一些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挤压,使墨汁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两边对称但形状不定的墨迹图形。该测验由10张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其中7张为水墨墨迹图,3张为彩色墨迹图。
测验分为两步:一是联想阶段,将10张图片按顺序逐一交给受试者,问其看到什么,不限时间和回答数目,一直到没有回答时再换另一张,同时作好记录。二是询问阶段,看完10张图后,再从头对每一回答都询问一遍,问其看到的是图的整体还是部分,为什么说像某物,作好记录。两个阶段结束,测验即告完成,再进行结果分析。罗夏测验的记分系统与结果分析较复杂,一般需根据反应时间、回答的部位、回答的依据、联想的内容等几个主要指标来分析。如针对形态水准评价, 优秀水准是反应内容与墨迹像一致,明细化和组织化方面一般应优秀;良好水准是反应内容与墨迹像大体相符,无不适当的|细化和毫无道理的构成;不良水准是正确度和一致性降低;病i水准是形态的正确度和一致性丧失。罗夏测验用于诊断,主要靠经验,主观性大,技术复杂,训练要求高,费时间,难掌握,我国目前临床使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