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沟通客体的分析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沟通客体分析

主要内容
一 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

三 激发受众兴趣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

一.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一个“拉郎配”的故事
在美国一个农村……
对老汉:“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对洛克菲勒:“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
对世界银行总裁:“如果你任命的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给我们的启示?

以客体为导向沟通:

管理沟通的本质是沟通者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客体导向的沟通。

客体导向沟通最根本的前提要了解沟通对象是谁、特点、动机。

一.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续)
人所欲,施于人

以主体为导向的沟通:
这是一般人通常习惯采取的沟通思维方式
主体导向的沟通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客体的情况与心理,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设计沟通内容。

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续)

一.客体导向沟通的意义 (续)
因此,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客体导向的沟通。客体导向沟通最根本的前提是要了解:
他们是谁?

他们了解什么?

他们感觉如何?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
他们是谁
1 哪些人属于受众范畴(“他们”都有谁?)
最初对象

守门人(桥梁受众)

主要受众(直接受众)

次要受众(间接受众)

意见领袖

关键决策者

【例子】 李刚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财务经理助理。他的老板让他起草一份关于客户新推出的一个产品市场营销策划书。为了成功起草这份报告,李刚先对该报告的主要沟通对象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该报告的主要对象是客户公司的执行机构,因为由他们决定是否采用他的策划书。
次要受众是客户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他们会提出些建议,其他次要受众还包括广告策划艺术人员、方案写作者和发布广告的媒体,这些人会在方案获得批准后负责细节的落实。
在他的策划书交给客户之前,他的老板先得批准,所以他的上司既是最初对象,也是守门人。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他们是谁?
2 了解你的受众
或者分析受众中的每一位成员。(如受众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层次、年龄、兴趣爱好、态度等)
或者对受众做整体分析。(如分析受众群体的特征是什么,立场如何,共同的规范、传统、标准准则、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摘录于某公司销售部的员工手册
客户的拒绝有三种:第一是拒绝销售人员;第二是客户本身有问题;第三是对公司或者公司产品没信心。
1.中国人记性奇好,所以,对客户的承诺一定要……
2.中国人爱美,所以,销售人员的第一印象一定要……
3.中国人喜欢攀交情,所以……
4.中国人习惯看脸色,表情都写在脸上,所以……
5.中国人爱面子,所以……
6.中国人不轻易相信别人,但是,对于已经相信别人的却深信不疑,所以……
7.中国人不爱“马上”,怕做第一,知而不行,所以你要……
8.中国人不会赞美别人,但喜欢被赞美,所以,你要……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启示:

因为你的沟通客体……,所以你需要……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他们了解什么

1 受众对背景资料的了解情况

我们需要分析有多少背景是受众需要了解的,他们已经了解了多少,有多少专业术语是他们能够理解的。

2 受众对新信息的需求

他们需要了解什么新的信息,需要多少细节和例证。

3 受众的期望和偏好

在沟通的风格、渠道和格式方面,受众更偏向于哪一种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例:某公司董事长,有一个习惯就是轻易不接受下属的直接口头汇报工作,而要求用书面的方式提交报告;而且,要求递交的报告遵守“丘吉尔法则”,即每个报告不超过一页纸。董事长审阅递交的报告后,认为有必要找报告人面谈,再约定一个具体的时间; 不需要面谈的,就转交给相关部门的经办人去办理即可。该董事长的体会是,只有这样,工作时间才是自己的。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他们感觉如何

1 受众对你的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何

对沟通主题及结果的关注程度

对沟通结论的态度:正向、负向、中立
2 你所要求的行动对受众来说是否容易做到

二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续)

氟化牙膏以其防蛀牙的疗效在德国、荷兰和丹麦受到欢迎,推销手法和广告也与在美国本土时并无区别。但是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人们更注重牙膏的美容效果,所以美国人的推销理念不能奏效。
沃尔沃汽车公司在美国强调经济、耐久和安全;在法国则注重地位和品位;在德国更关心性能;在瑞典突出安全。据说,墨西哥人十分在意价格,而委内瑞拉人觉得质量更重要。
Met Life 保险公司为华裔美籍顾客专设的一项1 0万美金的保险项目推广计划中,强调该公司119年的历史,这一点很合中国人的口味。流行的保险公司广告标志物为Snoopy 狗,一个瘦弱机灵的卡通形象。两者相比,悠久的历史对中国人会更有效。Met Life 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特殊项目主任Ruben Lopez 说:中国人一般不会从一只狗那里买保险的。

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利益
三 激发受众兴趣

掌握对方的利益链
金钱 权威 尊严 地位 友谊 信仰
了解能引起受众需求动机的感受、恐惧和欲望。
找出自己产品的客观性能或政策中有助实现这些感受(恐惧、欲望)的特点。
说明受众怎样利用介绍的产品和政策才能达到他们自身的需求。

三 激发受众兴趣(续)

产品解决方案
CEO/MD
CFO/HR
CIO/MIS Mgr
COO/Engineer
不同的信息内容
沟通客体
三 激发受众兴趣(续)

假设你想鼓励人们做下列事情:
度假时住在奢华的饭店:对象:
极度疲劳而想放松一下的人们
喜欢观赏景色和学习当地文化的游客
度假时也希望同办公室保持联络的商人
有幼子的家长
周末只想娱乐一下的运动员
购买便携式电脑:对象:
大学生
入户服务的财务管理员
常旅行的推销员
利用幻灯作报告的人

根据沟通的不同对象,确认并描述不同的受众受益处
三 激发受众兴趣(续)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
1 下行沟通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的障碍:
对下行沟通的不重视
表现为单向的、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沟通

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
表现为A: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封锁

B:信息理解上的失真

具体沟通方式的不恰当
表现为A:向下属传达指令的方式有问题

B:管理人员对下属赞扬或批评的方式不恰当

2 与下属沟通的策略 之一

根据下属的“能力—意愿”特征选择沟通策略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续)

高能力

高意愿
低能力

高意愿
高能力

低意愿
低能力

低意愿
意愿
能力




客体导向沟通的六组问题:5W1H

A、他们是谁?WHO 他们有什么行为特征?他们了解什么?
B、要达到什么沟通效果?WHY 他们感觉如何?有什么想法?
C、沟通什么内容?WHAT 他们是否能理解沟通的内容?
D、怎样激发他们?HOW

E、何时沟通?WHEN

F、何地沟通?WHERE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续)

与下属沟通案例1:

业务员小刘,刚办完一个业务回到公司,就被主管马林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小刘哇,今天业务办得顺利吗?”
“非常顺利,马主管。”小刘兴奋地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向客户解释我们公司产品的性能,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产品是最合适他们使用的,并且在别家再也拿不到这么合理的价钱了,因此很顺利就把公司的机器,推销出去一百台。”
“不错,”马林赞许地说,“但是,你完全了解了客户的情况了吗,会不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呢?你知道我们部的业绩是和推销出的产品数量密切相关,如果他们再把货退回来,对于我们的士气打击会很大,你对于那家公司的情况真的完全调查清楚了吗?”
“调查清楚了呀,”小刘兴奋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表情,“我先是在网上了解到他们需要供货的消息,又向朋友了解了他们公司的情况,然后打电话到他们公司去联系的,而且我是通过你批准才出去的呀!”
“别激动嘛,小刘”马林讪讪地说,“我只是出于对你的关心才多问几句的。”
“关心?”小刘不满道,“你是以我不放心才对吧!”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续)

2 与下属沟通的策略 之二

主动有效地与员工沟通
管理者在主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要了解员工的内部需求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满足这种需求,以达到员工满意,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效果。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续)

2 与下属沟通的策略 之三

恰当运用赞扬与批评的技巧

四 受众分析专题:与下属的沟通(续)

赞扬
态度真诚

内容具体

当众赞扬

间接赞美
批评
勿伤尊严

尊重事实

私下批评

友好结束

上司管理风格类型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
整合型
创新型
官僚型
实干型
速度
过程
优先级
注意力


结构化的
非结构化
过程
结果
全局的
局部的

创新型上司
有一次,某老师把他的学生叫到办公室里,他对学生说“你最近安排一次到B厂去做个调查。搞研究的人必须经常下到实践中掌握第一手材料。不了解实际,怎么做研究呢?”

学生听了之后,马上说“好的,那么我先与这个单位联系一下,安排好时间。”

于是,这个学生开始与对方联系,安排住宿、交通、时间进程、调查问题等等。一个星期后,学生找到了他的老师:“老师,我准备明天到B厂去调研,不知道您是否还需要安排其他同学一起去?”

这位老师听了大怒:“谁叫你现在下工厂去。现在你要静下心来好好看看各方面的资料,要大量阅读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认真扎实地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只有这样,下去调查才有收获,才能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位学生目瞪口呆,惴惴不安地咕哝一句“是您说……要我去工厂的。”于是他不知下文如何处置。

“我只是说搞理论研究的人要到现场中去了解实际,提醒你要注意思考、学习和研究方法”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官僚型上司

强调事件的整个过程,在面临某个事件时,无论是常规事件还是偶发事件,他们都会细心规划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即便是与人约会,也会在每次约会前打电话预约并准时赴约。交谈时会喋喋不休地谈论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对问题可能带来的结果做全面剖析.因此,这类型的上司决策制定比较慢,对事件的反应也比较慢

由于官僚型上司在决策过程中非常谨慎,他们不会轻易就某个事做出决定,他们往往会这样告诉你“你的想法不错,但能否实施,如何实施,我们还得研究研究”
可能的结果是,等官僚型上司找出最佳解决途径时,事情已经过去了.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整合型上司

假设你是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要就公司的一项决定去征求各位副总经理的意见,于是你去请示这位具有整合型特征的上司,

你来到王副总经理办公室,你进门后告诉他“王总,问题是这样的……,解决方案是那样的……,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他会回答:“还没到时候,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你跟甲谈过吗?跟乙呢?跟丙有没有谈过?”

如果这时你回答“我们已经跟甲、乙、丙都谈过了,并且就解决问题的方案取得了一致意见,现在想听听您的意见。”他可能会问“那么,丁的意见如何呢?”

如果你没有跟丁谈过,他就会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还要进一步研究研究”

如果你说“我们跟丁也谈过了,他完全赞成”,这时他会说,“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干!”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实干型上司

某公司一位姓张的高工,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总体技术工作。由于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公司决定开发换代新产品。于是公司的总工程师找到这位高工,要他负责这个产品开发的具体技术工作。这位高工非常乐意,“其实,我早就认为应该搞这个产品了”。他这样说了之后,马上接着说:“那么给我安排一批助手,我们明天就讨论技术方案”。果然,此后的一周时间内,他们就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始工程化设计。

一个月后,公司总工程师又找到这位高工,“老张,通过情报收集,我们发现国外已经搞出了这种换代新产品,而且国内已有厂家引进了这种技术,看来,我们得放弃这个项目,搞另外一个。”老张很失望,但一想也对,“跟在人家后面搞,确实没意思”。于是,他们马上又着手组织搞另外一个。结果是,三天后,公司又通知他不搞了,而此时,老张已经把第二个项目的初步设想搞出来了。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越级沟通
你是公司市场部的职员,大学本科毕业已有三年了,你部门的经理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很有闯劲。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原因,你对经理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有不同意见,比如,经理更多地采用经验式管理方法;在激励方面,过于注重过程导向,忽视结果导向,缺乏目标激励。你曾经与经理谈起过自己的想法,建议采用目标管理思路,从结果导向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励,但经理好像没有反应。对此你感到非常不满。一段时间以来,你一直在考虑,希望与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做次沟通。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越级沟通

对沟通客体的分析:

1.你的直接上司和间接上司的背景

2.直接上司和间接上司的关系

3.了解直接上司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的原因

4.了解间接上司对越级反映问题的态度及其处理技术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越级沟通
对沟通主体的分析:
1.弄清楚“我是谁”和“我在什么地方”

2.弄清楚自身的可信度,考虑间接上司对我的认同可能性

3.弄清楚你对问题看法的客观程度,对目标问题考虑的深入程度和系统程度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越级沟通
信息组织技术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立足公司的利益,不对上司的人身进行评论
在信息结构安排上,从客观情况入手,引出一般性看法,就问题提出自己的具体看法
在语言表达上,言辞不能过激,表情平谈,态度谦虚.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与上级沟通案例1:
我是公司里负责某项工作的经办人员。因为此项工作对公司来说十分重要,公司主管副总黄炯很重视,便经常越过我的直接领导——部门经理王永明,亲自向我布置任务。王永明是职级观念比较强的人,为避免王经理有不满情绪,我主动向他汇报工作进度,再由王经理向黄副总汇报。由于任务很复杂,需要不断修正完善,而王经理对情况不熟悉,当由王经理向黄副总汇报时,就会出现信息传递迟滞或表达不清等问题。黄副总很不满,就把我叫过去,要我直接对其负责,下次应直接向他汇报,并且也没有就这个事情和王经理沟通。过几天,当王永明经理问我工作进度时,我变得很为难:我应该如何向王经理说明,今后将由我直接向黄副总汇报?

五 受众分析专题:与上级的沟通(续)

与上级沟通案例2:
我的上司是一位管理细致的领导,每次布置任务,连非常具体的细节都有所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思路和模式来做每一项工作,员工没有任何创新的空间。有几次,我就某个方案根据自己的观念做了创新,而没有完全按照上司的思路设计,事后也向上司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我解释说,按照这样的思路可以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但上司还是认为,这是不按规距办事,予以否决。我觉得非常不满,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但目前,我对于公司氛围、所从事专业以及收入还比较满意,不想因为上司的工作特点不适应而调换部门或跳槽。于是,我不得不考虑:如何做好与上司的沟通,使自己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