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的现状怎么样

如题所述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网约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众交通(600611)、外服控股(600662)、云南旅游(002059)、天迈科技(300807)等

本文核心数据:网约车平台数量、驾驶员数量、车辆规模、用户规模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简称。根据2016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2、产业链剖析

网约车产业链包括上游车辆及技术服务供应商,中游网约车服务商以及下游应用场景。上游的车辆供应商主要为网约车平台提供业务开展所需的车辆工具及服务,如整车销售、汽车租贸等;中游的网约车服务商主要分为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和聚合网约车平台,为下游网约出租车、网约快车、网约专车、拼车/顺风车等分配订单、规划路线和提供车辆相关的组合服务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网约车行业兴起自2010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格局多次调整。2010年5月,易到用车在北京成立,率先推出“专车”服务,易到用车也成为中国网约车行业鼻祖。随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先后上线。2014年Uber正式进入中国。2015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市场完成初步的洗牌,行业进入市场启动期间,国家政策频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2016年8月滴滴出行并购优步,网约车市场逐渐形成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局面。2017年起,网约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合规化进程加快,各平台积极配合监管,安全规范成为重要评价因素。

行业政策背景: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国家政策频出,整体而言国家政策对网约车行业持鼓励态度,同时通过不断更新规范和标准保障行业有序发展。主要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网约车平台数量不断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中国获得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数量从2020年底的214家增长至2022年3月底的267家,网约车平台数量不断增长。

2、驾驶员数量增加

从网约车驾驶员累计数量看,2020年12月-2022年3月同样呈现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3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7.3万本,环比增长0.5%。

3、车辆规模扩大

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必须符合相应标准,并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获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经营。截止2022年3月底,中国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共计颁发163.4万本,环比增长0.2%。

4、用户规模扩大

根据CNNIC数据,2016-2021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1年年底,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到4.53亿人,较2020年增长23.9%。

从渗透率看,2016-2021年中国网约车渗透率波动上升,截止2021年底,网约车渗透率达到43.90%,较2020年12月增加近7%。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东部地区发展较好

网约车行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是廉价公共交通的替代品,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息息相关,东部地区是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摇篮。

行业内主要企业大多位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中北京分布最为密集,拥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等多家领先企业。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网约车行业主要参与者可分为三类,包括享道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传统车企入局者,哈罗出行、携程用车、百度地图等互联网企业入局者,以及滴滴出行、万顺叫车、神州专车等其他入局者。

从业务概况来看,滴滴出行无疑是我国网约车行业龙头企业,除快车、专车等业务外还拥有对外公开的AI基础平台。2022年3月,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和花小猪出行订单量环比上升,其他平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享道出行和T3出行背靠传统车企,自有运力充足,以B2C模式为主,因此订单合规率相对较高。整体而言除滴滴出行稳居行业第一外,其余平台竞争力基本相当。我国网约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商业模式多样化、行业发展数字化

我国网约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商业模式多样化,以及行业发展的数字化和专业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2、发展前景:政策加持下发展前景向好

根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发布的《2021出行行业市场洞察》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市场竞争的充分化,2026-2027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或将下降,但仍有保持增长趋势,预期增速在5%-7%之间,至2027年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87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约车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摘要:网约车新政已经实施了很久,网约车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行业监管越来越细化,执法也趋于严格,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严格,导致打车难现象出现。网络约车新规实施后,网约车平台发展应当回归理性,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避免空心化监管出现,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吧。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的现状怎么样
1、网约车监管日益细化
网约车的合法化运营,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关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表态或下发文件,将推动网约车行业监管持续升级。2018年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流程,进一步织密了管理制度网络,使得网约车监管日益细化。
2、安全与发展并重
网约车新政实施后,出现了打车难现象。检验一个公共政策是否成熟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有些人已经意识到,已经制定的网约车细则,可能只是“暂行办法”,评估与修正,势在必行。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秉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原则,按照分类监管的思路,在准确认识网约车新业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新业态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件,可以在多方治理委员会框架下探讨。
新规后网络约车如何正确发展
1、回归理性
网约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网络约车新规实施后,各地网约车细则,均对平台、车辆、司机3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其中,30个重点城市均要求网约车要有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这三个证件才可运营。从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政的实施,让网约车企业疯狂补贴、无序竞争的局面逐渐结束,企业开始关注服务提升、多元经营。虽然网约车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网约车市场已经逐渐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
2、建立规范
网络约车新规后怎么发展呢?出租车行业市场潜力非常大,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运营出现的问题也是很难避免。企业应当和政府联手解决问题,不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需要吸引胆量的司机提供服务,提高自己的运营利润。在不断的扩张业务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管理成本。多地出租车市场仍处于混战后的休整期。无论是从业稳定还是城市发展角度来看,网约车都需要建立规范,避免空心化监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