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2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转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而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状况密切相关,这就必然把体制改革问题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正是在这样重要的转折时刻,邓小平远见卓识,深刻地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理论探索的成果,开始提出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邓小平高度评价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这里虽然没有提到“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但这个决定的内容,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1985年,邓小平又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1987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1990年底,邓小平又针对当时在计划和市场问题上的思想混乱,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1991年初,邓小平再次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长期争论不休、但又事关重大的问题,作出了一个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
  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初步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依据邓小平的论述和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的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