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绵城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6

1、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

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16日公布,给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

一个5年目标,一个15年目标,主题就是明天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要住什么样的城市。

3、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4、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

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5、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

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

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