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滤镜和后期,如何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如题所述

在老一辈看来,“电影感”其实是一种“胶片感”,有一点点做旧的痕迹,有一点点颗粒感;


可实际上,它是通过道具、镜头语言、声场、构图等元素营造出来的一种有故事性的氛围感。

所谓电影感,特征是“画面更生动,暗部更深,白场更明亮,细节不丢失”;


手机拍摄,是可行的,比如在苹果的新春系列短片(陈可辛《三分钟》、贾樟柯《一个桶》)。
 而质感,原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在摄影里则是成片的细节层次上面的表现。


例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牛仔的硬朗,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坚毅硬重冰冷、丝绸的丝滑飘逸等等。
 但电影质感的核心在于:真实的故事感+人工灯光+和谐的色调等。


·真实的故事感

电影感还存在于剧情、运镜、后期、手法、BGM等等,这就和“人”有关,正所谓电影中一窥人生百态;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所以器材不重要,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脑袋,一花一树,一人一景,一动一静,都是你镜头中的故事。

“照片是有魔法的,它是一份未来待拆的礼物哦!”

毕竟好的影像作品,是能够让观者领略到作者的心态和情感的,带来共鸣。

·人工灯光

其次,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

电影感有大部分是由于灯光,精心布置的人工灯光,会带来比较强烈的影调层次,展现一种现实生活难以看到的戏剧性画面之感。

就以“电影感"人像为例,需用照片去讲故事,注重场景和情绪的融合,即多思考场景下应表达怎样情绪状态。

尤其是“破夜前行”“打破光的规则”等夜晚拍摄的照片会给人一种神秘、魔幻或浪漫的感觉。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杜琪峰的《PTU》,就有种强烈的光影节奏。

·和谐的色调

随后,我理解的色调和谐即是照片颜色风格成熟,用人话说就是看了舒服;

在调色之前,就要确定照片的风格,采取的色调是哪些,譬如日系小清新那种作品,普遍的特质是鲜艳明亮,这就要求你提高亮度和阴影度。

具体调色思路:整体调性偏暗,暖色便橙,冷色偏蓝;其他色彩低饱和,统一整体画面协调;加颗粒、暗角、轻微褪色,打造胶皮感。

这也称赋予“电影色”,也就是你独特的风格偏色,比如《重庆森林》偏青蓝、《怦然心动》偏洋红,具体看内容题材或情绪内涵。

总之,恰当的调色往往能配合画面提升作品的情绪表达,以及增强作品画面的质感。

最后,画面比例、色调、打光,都是为故事感服务的,替情节打工。
拍好片的关键仍是多拍,多看,多思;揣摩经典影片的构图,运镜和光线,试着模仿和临摹。

可好的照片贵在既真实自然,又经过必要的、高水平的加工,后期的剪辑增色,也不可少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1

远景广角

充分利用手机广角镜头的特性,拍摄大景别的开阔场景。在极简风格的风光人物,以及城市空间的题材中,能胜任拍摄任务。

前后照应

虽然没有较大面积感应器与光圈来制造虚化景深,但运用前景设置与背景主体的搭配,仍然能拍摄出具有纵深感,与场景故事趣味的作品。

寻找光路

旧机镜头对展示光线强度层次(包容度)及抗眩光并不是强项,甚至可以说是短板。那么规避光线直接入镜,利用光线在对物体投射(直射投影和透视),从侧面入手展示光线的质感。

颠倒视角

是前期构思与后期制作两者创意思路的结合,为后期裁剪翻转预留空间,前期拍摄等待人物的投影或倒影到恰当的位置,这种拍法更考验的是,预想构图与耐心。

逆光选位

拍摄逆光题材除了选择恰当的时间(晨昏)和适当的地点(有阳光照射的开阔场地),主体在构图位置也同样重要,利用画面主体对太阳主光源的整体遮挡,避免了直射光对画质带来的劣化,还能较好展示高光在主体透射和弥散光晕效果。

第2个回答  2022-02-26

用手机拍摄电影质感影像,需要分析电影质感是什么,电影质感的影像离不开构图、景深、色彩和光线等等,抓住这些点来拍摄影像,即使脱离滤镜与后期,依然可以让影像更具电影质感。以下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怎样用手机就可以拍出质感大片。

人物与街道渲染方法,观察很多电影影像可以看出,影片中很多镜头集聚代入感,除了音乐与剧情以外,拍摄离开滤镜和后期,手机需要抓住这些点来拍摄。例如在拍摄街道影像时,试着尝试想一下这座城市的故事,我们可以打开手机超广角镜头,利用拉长效果来拍摄街道的每一处角落,注意一定要细致,并且让街道给人宽阔的感觉。人物方面切记不可以只拍摄人像,这样感觉更像游客照片,缺少质感,可以将人物占比整个影像的三分之一,重点还在于拍摄风景,这样呈现的影响集聚电影质感。

搭配手机稳定器,结合明暗交替的光线进行拍摄。观察电影影像可以看出,很多动态影响没有摇晃镜头,而普通人用手机拍摄很难克服这项问题,此时需要搭乘手机稳定器,它可以避免我们在移动手机时发生抖动现象,从而影响电影质感。运用手机稳定器后,拍摄手法需要注意采取平移拍摄,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不可以太过晃动,这样呈现的影片更有质感。内容中需要多处利用光线,像一些明暗对比极其强烈的景象,拍摄中可以达到后期制作的效果,这样的景象一定不要错过。

以上是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需要注意的几点,除此之外,观察电影镜头可以看出,影像多为长方形,在手机设置页面,需要将屏幕调制16:9,这样的构图瞬间给人电影质感的画面,而且扩大空间感,能够瞬间带入到影像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7-26

想要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除了使用滤镜和后期处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光线充足:选择光线明亮的环境,避免拍摄在暗处或强烈逆光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然光或人工灯光来增强照明效果。

2. 稳定拍摄:使用稳定器或三脚架来避免抖动,保持画面稳定。这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影像效果,使画面更流畅和清晰。

3. 寻找有意思的构图: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对称、黄金分割和其他构图技巧来营造电影感。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尝试不同的镜头和透视来增加视觉吸引力。

4. 关注细节:注意环境细节和元素,拍摄一些有趣的镜头来增添电影感。可以适当使用焦点调节,以突出主题并模糊背景,或者利用景深来增强影像的立体感。

5. 利用人工设置:手机摄影有时会自动调整曝光、白平衡和对焦,但这些设置可能无法满足拍摄电影质感的需求。因此,掌握手机相机的手动设置,如ISO、快门速度和白平衡,以便自行调整拍摄参数。

6. 注意声音:拍摄电影质感的影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包括声音的体验。使用外置麦克风或录音设备,以确保清晰的声音质量。

最重要的是,持续练习和实践,不断探索如何使用手机摄像创造出满意的电影质感影像。

第4个回答  2022-02-26
光线对质感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就和画家能通过画笔来勾 勒出线条一样,摄影师也能通过明暗来勾 勒出点线面,通过软硬来塑造细节。甚至就拿现实来说,如果一个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样子吗?强光干扰之下,就算处在现实的物品,在我们眼里也会显得失真。所以,阴天和晴天出来的拍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就和光线强弱有很大的原因。而仅仅是光线的选择,侧光、逆光、顺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门道。选择不同,最后的呈现效果也会不同。如果对摄影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往这方面多钻研钻研,这边就不细讲了。并且我们普通人正常拍摄出来的效果虽然说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够我们发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响质感的因素应该是相机了吧。而在本题,手机就是相机的替代品。好的手机质感会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像素和影像传感器的不同,细节层次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当然这并不绝对,也不是说一般的手机拍不出来质感好的照片,而是说,好的手机在细节的呈现上面肯定会更有优势。画面的真实还原程度,也非常依赖厂商的整体调色风格。还有就是手机相机的设置。对比度和锐度都是在有些手机可以进行调节的。需要柔和的质感就可以把锐度和对比度稍微往低处调,这算是拍照摄影的前期工作。当然后期成片了也可以调节,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拍摄的时候进行调节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