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如题所述

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涵盖了“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打牢学生“学”的思想根基,促进老师“教”的开展,使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应通过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明白“育人”的重要性,明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作用,明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道理。

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幼儿起,家长就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他们。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做事作业、对人的礼仪习惯、自身的人格修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学生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他的行为规范,学会求知,但也无法陪伴其一生,也不可能经常在其身边教育引导。对比之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教育界常说的“5+2=0”理论,指的就是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那么学生的教育始终在原地打转,甚至会越来越差,揭示的就是这个现象。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果,还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努力上进,认真学习,但是回到家里,家长却在打麻将或打牌,孩子被懒散的气场淹没,哪里还有学习的热情,参与围观的都不在少数。这样,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不懂得教育、不实行教育的父母,好的习惯也会马上付诸东流。因此,作为家长,应当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并且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良好的学校教育,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家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家庭教育的良好基础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和协调,可以促进家校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平台,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合力教育,共同促进。建立家校沟通目标要有一致性,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在育人方面的“思想一致”和“行动一致”。

要想让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达成一致性,那么家校之间需要换位思考,加强互动沟通。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学校要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明确,取得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方式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也要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的采用向学校表明,求同存异,各取所长,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今天,在沟通方式上,既要弘扬传统的家校沟通方法,又要与时俱进地丰富沟通平台,利用好网络的作用,既要重视用好学校、家长等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途径,也要建立微信群等新平台,让家校沟通更方便更有效。要利用信息平台告诉家长,每个学生在校行为表现、学习成绩、思想品质等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之间只有在教育方面达成一致性,而良好的家庭基础,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好的思想基础,才能真正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确实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离不开家庭教育与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要承担的是教会学生适应规则,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家庭教育也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配合好学校,共同为了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幸福感,共同培养孩子的品性与人格。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理念上可能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做到家校互动,将家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教育得好,在家同样教育得好,这样的话,学生的成长才会健康的、向上的,成长的道路才会宽广的、多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事实上,我国家庭教育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人们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进行,是以正确或不正确的方法在进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极端情况,即过度溺爱和棍棒教育,虽然其表现形式迥异,但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也都是有害的。就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处于家庭教育的灰色地带,即有心教育孩子,但又不知怎样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好孩子。由于我国教育市场的兴起,近十多年出现了众多的家庭教师和培训学校,还有网络学校。虽然不能一概否定这些家庭教师和培训学校的作用,但仔细看看,这些培训学校都是市场催生出来的,是改头换面的应试教育。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因此父母应当是最好的家庭教师,我们为什么不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呢?有些家长宁可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也不愿自己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是转嫁或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事实上,现今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具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能力,比起欧阳修和孟轲母亲那个时代的水平要高得多,完全能够培养出现今的欧孟那样的杰出人才。当然,现在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了,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树立“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思想,营造清心寡欲的学习氛围,抵制功利主义的诱惑,排除浮躁和浮夸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有作为的!顾名思义,家庭教育是由家庭和教育两部分组成的,而东西方在家庭与教育方面的观念又是迥异的。我认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东西方完全能够做到互补,既要发扬我国重视家庭的美德,又要借鉴西方教育子女的先进理念,比如,去掉父道尊严,多一些平等和对孩子的尊重;放弃对孩子的支配欲望,多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少一些溺爱,多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少一些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少一些担心害怕,多鼓励孩子冒险;淡化分数和状元情结,着力启迪孩子的智慧和思辨能力;放弃模仿和形式主义,多鼓励孩子探索和创新。总之,我们要在发扬重亲情、爱抚、孝道、诚信、守纪律、朴实等美德的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用知识填满学生的脑袋,而在于启蒙和解放,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启迪智慧和享受快乐。因此,家庭教育并不是要全部代替任课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与孩子沟通感情,建立相互的信任,发现和培育他们的志趣,养成良好的品德,培育孩子自学的习惯,端正学习的态度,掌握自学的方法。大量事实都证明,一个孩子只有酷爱学习时,而且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方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第2个回答  2023-04-07
教育这一块,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没有上学之前,所有的行为习惯全是在家庭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就算学学生上学以后,那么他还是要回家休息写作业的,这时候家庭教育就体现出他的基础和补充的
第3个回答  2023-04-2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必须要接受的教育,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相当重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活技能,包括对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强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23-04-09
教育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打牢学生“学”的思想根基,促进老师“教”的开展,使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应通过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明白“育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