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师生互动观在实践中常存在的几种误区

如题所述

狭义的师生互动观在实践中常存在的误区有:

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

2、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往往会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等生身上,而使后进生收到了冷落

究其原因,优等生在接受能力、课堂配合能力上显得更加活泼、主动,也就更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较为成功的互动。而相比之下,后进生就显得稍微逊色。一些老师会在无形之中更倾向与和优等生互动。

3、师生互动时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显得较为被动

教师操控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怎么教、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完全取决与教师,学生基本上就是完全接受,却不能改变这一现状。

4、师生互动时教师关注的学生人数还不够多,层面也不够深入

部分教师可能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尽可能地提问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这种循环之下,优等生会更有自信去参与课堂,配合老师的互动;而那些不被提问到的后进生则会因为没有及时和老师互动而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会造成对老师偏见、厌学的现象。



师生互动的意义:

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师生互动具有生成性,与别人即时即量的交谈交流,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学习内容是动态生成的,是由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建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别人的看法。

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热情。本研究将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