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如题所述

重庆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要重。学校的建筑,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学校学风的建设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的起源是来自于刘达传的传记中,刘达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党委书记,这句话最早出现在60年代,一直到现在,还在口口相传。我们搞清楚了这句话的出处以及时间之后,再来分析相对来说就会更加客观一点。

为什么说穷清华附北大呢?第一,我们要从学校的建筑风格来看。因为清华校园的面积很大,并且非常空旷。那个时候的人们说清华空旷的像农村一样。而北大整体建筑比较豪华,连校门都是宫殿式的。所以从外观上来看确实是北大比清华富有一些。当然这只是表象。也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说法,并没有谁来深究。

第二,我们要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在那个年代,能够上北大的很多都是家境比较好的,或者是高干子弟。所以说富北大有这一说法,也有整个北大学子的家庭背景,撑起来的原因在里面。而上清华的学生,因为在当时清华是以理科为主流的学校所以,想上清华的,很多都是想通过学习技术,找一份技术性的工作。从这儿就可以看得出来,在那个年代,上清华的学生家境相对贫寒。所以就有穷清华富北大这个说法了。

其次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因为中科大治学特别严,课程也特别重,这是很多人都知晓的。中科大在教学方针上采取的是重,紧,深。其中,重,指的是科大的学生课程比较重。紧,指的是科大的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张。深,指的是科大的课程,知识层面比较深刻,所以在当时就有不要命的中科大这种说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8

清华,北大,中科大,可以说是很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的目标。同时,他们的很多学科也彰显着当今中国教育社会的顶尖水平。在这三所学校备受人们称赞的同时,人们最终也经常挂着一句俗话,那就是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其实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意思。前半句的穷清华富北大主要指的是两所学校在历史上招生人员的构成有所不同。而后半句的不要命的中科大主要指的是中科大的学生以及中科大的人员的那种工作精神。

01、由攻读学员不同而产生的穷清华,富北大。

说到穷清华富北大这句话,其实主要跟两所学校的历史有一定关系的。首先从位置上来讲,在建国初期,当时的清华大学的位置,相对于北京大学来讲,它的位置是比较偏僻的,而且硬件设施也没有北京大学好。所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清华的学员构成与北大的学员构成,存在着两种局面。那就是来清华攻读的学生,大多数是出身寒门,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北大则不一样。

在最开始,在教育经费这一方面,北大的教育经费要高于清华的教育经费,这使得北大的教育条件以及北大生活条件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是在清华之上的,所以说。在当时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的子女都会选择来北大就读。在最开始的时候,在考试难度上,由于北京大学它的配套设施要优秀于清华大学,因此考试的难度以及想要考上的难度也要略高清华大学。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两所学校仅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02、不要命的中科大形容的是一种态度。

与清华北大那一句俗语来的来历有所不同。不要命的中科大这句话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褒义的。所谓的不要命的中科大,形容的就是那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儿,形容的就是中科大的科研人员不怕劳累,不辞辛苦的钻研精神。与其他的知名院校属于综合院校不同,中科大这所学校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这所学校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搞学术研究。无论是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可以说都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财富。

既然,其目的是为了搞科学研究,那对科学的刻苦钻研就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很多人对于科学研究不大了解。人们想象当中的科学研究,就如电视剧上所演的那样,在华丽的实验室内穿着白大褂,不用风吹,不用日晒生活的好不惬意。这只是电视剧想象的一种场面,现实却并非如此。科研工作是十分艰难,十分辛苦的。虽然说现在的影视作品当中对于科研工作有所描绘,但是其实他们所描写的都是人们理想的画面,是人们想要看到的,事实上,科研工作远没有电视当中所表现的那么轻松。

因此,每位科研人员,他们在做科学技术的时候可以说都是拼了命的在努力。

第2个回答  2020-06-02
因为以前的清华大学教学设备很差,而北大比清华的教学环境、设备等好很多。中科大搞科研的很多,需要保密或者隐藏身份,所以有不要命的说法。
第3个回答  2020-06-02
因为学校的侧重点不同,清华多是数理化,北大重文,科大就要研究一些危险的东西了。
第4个回答  2020-06-02
主要是因为清华和北大贫富比例数据,以及华中科技大他的工作量来研究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