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是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不削弱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利用和改善支撑生态压力和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基础。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环境关切和考虑被纳入发展计划和政策中,但它并不代表援助或发展援助中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性的三个主要特征: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条件,社会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又要充分发展个人;还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和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该鼓励,否则就应该放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想模式。其本质是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发展中积极解决环境问题,既促进人类发展,又促进自然和谐。主要表现在: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从以物质为基础的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到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驱动的发展到无形资源或信息资源(科学技术和知识)驱动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在许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旨在协调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发展目标。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提出并通过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根据自身条件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一次伟大革命,是面向21世纪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弱化、退化和枯竭,淡水资源短缺。油价上涨,对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5.科学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忽略了人文、资源、环境指标;简单地把自然当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对象,而忽视了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人类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普遍存在,并呈上升趋势。然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了许多威胁未来生存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历史进程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摒弃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发展理念上不断进行科学创新。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承载能力,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从科学发展观来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一味的拼资源、拼能源、拼高污染,表面上看GDP在增加,但实际上如果考虑到生态成本,也可能是负增长或者低增长。然而,生态环境的透支往往是由人类来偿还的。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发展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的最大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引领、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经济发展之路,使我国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决不能走人口无节制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老路。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治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转变。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只有这样,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才能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适应,才能建设低投入、低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才能保证当代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中国还没有完全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加剧了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压力,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形势相当突出和严峻。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关键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区域条件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生态破坏修复技术,包括低投入、高效益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关闭和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变“资源-生产-排污”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您好,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不起来,文化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22-03-2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善生活,达到共同富裕
第3个回答  2022-03-24
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钱去发展和壮大国力,才不会任别人宰割。
第4个回答  2022-03-24
因为发展经济才能有足够的的金钱支撑其他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