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区积雪厚度近56厘米!你知道影响降雪量大小的因素吗?

如题所述

降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当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凝结成以微小尘埃为凝点的水滴。空气湿度越高,水滴凝结的速度越快,当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水滴就会落下。空气中的水分来自地表水的蒸发,所以海洋空气流入,被山脉等阻挡。降雪等级不是根据地面积雪厚度划分的。根据气象部门的标准,由于落在地面上的雪花大小形状不同,积雪密度不同,积雪融化后根据水量从低到高分为多个等级。

小雪灾: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毫米(以融化后的雨量计算,下同)。中雪:12小时降雪量为1.0~3.0毫米,24小时降雪量为2.5~5.0毫米。降雪量:12小时降雪量为3.0~6.0毫米,24小时降雪量为5.0~10.0毫米。雪灾:降雪量在12小时内超过6.0毫米,或者在24小时内超过10.0毫米。

许多地方的降雪量有时会远远超过10毫米,因此许多地方的预报也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的概念,并将它们与大暴雨和特大暴雪联系起来。大雪:降雪量在24小时内为20.0~30.0毫米。超大型暴雪:降雪量超过24小时降雪量30毫米的过程。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偶尔看到雪飘落,但却无法形成一种积雪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零星小雪”。

气象学把天空中从云中落下的雨(液体)、雪、冰雹(固体)称为降水,降水的量称为降水。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根据雨雪、冰雹等的深度计算。从天而降,堆积在地上,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如果是雪之类的固体降水,在测量降水前需要将它们融化成水。实际操作中也用到称重,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积雪的厚度是怎样的呢?积雪本身的厚度在气象上被称为雪的深度,工作场所是厘米。降雪量不是积雪本身的厚度,积雪的深度是测量气象观测场没有融化的积雪得到的,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工作场所,是随着积雪的加深而不断积累变化的数值。降雪量和积雪的厚度可以按1:15的比例换算,例如降雪量为1毫米,积雪的厚度可能达到15毫米。但是,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随着雪的干湿度而变化,雪的湿度变软的话,容易积雪的厚度变小。

降雪量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以降雪在指定时间段内融化成水后的降水量为依据。24小时内,降雪在降水量为0.1 ~ 2.4 mm时转化为小雪,在降水量为2.5 ~ 4.9 mm时转化为中雪,在降水量为5.0 ~ 9.9 mm时转化为大雪,在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 mm时转化为暴雪,降雪与积雪深度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降雪落地后不融化时,北方1 mm(融化成水)降雪形成的积雪深度为8 ~ 10 mm,南方积雪深度为6 ~ 8 m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降雪量可以理解为降水量。其实降雪量的大小跟当地的气温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与大气状况也挂钩。大气中的湿度足够,温度足够低时就会引起降雪。
第2个回答  2021-02-18
影响降血量大小的因素是,气温的高低,还有风力的大小都会影响降血量的大小。
第3个回答  2021-02-18
影响降雪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的湿度 ,云彩量越大 ,湿度越高, 水滴凝结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雪花的量就会越大 ,下到地面 厚度就会越高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