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如题所述

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杀身成仁、言不及义、后生可畏等。

1、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拼音是wēn gù zhī xīn,意思是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读音为xún xún shàn yòu,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意思是:孔子善于一步步的引导学生。

3、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拼音是shā shēn chéng rén,意思是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为历代儒客推崇。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意思是: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人的。

4、言不及义

言不及义,拼音是yán bù jí yì,意思是形容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出自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意思是:如果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德原则,胡吹乱侃,漫无边际,好逞能耍小聪明,对这种口无遮拦,心中空虚,不能以道德来约束心身行为的人,对他们进行教化真感到难呀!

5、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拼音是hòu shēng kě wèi ,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意思是: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1、大动干戈 [ dà dòng gān gē ] 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出处: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翻译: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

2、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分崩:分裂。离析:涣散。

出处: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翻译: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

3、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翻译:刑罚执行得不适当,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出处: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聪明,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糊涂。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装糊涂,别人是赶不上的。

5、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出处: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10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