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孩子掌控感好处

如题所述

从心理学角度讲主要在于有很强的控制感,坐车的人呢,因为他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控制感,他也不知道司机什么时候会加速刹车拐弯,总是唤起她潜在的这种焦虑和无助,让人产生了这种晕车反应。
而开车的人呢,就有一种主动和掌控的感觉,这种掌控感可能让人能够提前预见到哪些不舒服。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同样我们感受一下,比如说写字楼上面的装修工人在用冲击钻发出刺耳的声音,就是楼下的住户觉得非常的烦躁,恨不得上去痛骂一顿,但是装修工干活就干得很认真,为什么它不受到一些噪音的干扰?
因为他自己是在掌控这一切,而楼下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出来,所以感觉到非常的烦躁,事实上当我们所有的活动如果离开了这种控制感,我们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游戏充满乐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控制感,同样的话自己说出来和被人逼着说出来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你逼着孩子认错,和孩子自己认做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当你自己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时候,你就会充满乐趣,对生活更加乐观。
如果你感觉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能力,就会变得非常悲观,丧失自信,并且失去人生的大部分的快乐。
孩子感受不到学习乐趣,可以分两类:
有一类,他们很少有机会左右一切,他们无法选择听课的时间和内容,也无法选择老师无法控制作业的内容和数量,无法选择考试与休息的时间,所以当学校停电而无法上课,或者是天下雪路途不能上课的时候,学生们会无比的兴奋,因为他们内心是不喜欢被别人掌控的。
有一类成绩非常好的学霸,他就非常有乐趣,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所以这些学霸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控制感。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从普通的学生变成学霸,就得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掌控感。

那该如何做呢?
以下有3点的建议,第1点建议,就是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里面重点包括暑期的自学或者是平时晚上的预习的习惯。
如果第二天老师讲什么,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然后甚至它只有一些不懂的问题,带着提问的话,这个学习他会完全有掌控感,给人会带来很大的乐趣。
如果今天上的内容没搞明白,第二天上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内心就会充满着不安感,这种恐惧感对他学习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2个就是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不要由父母来决定。由父母来协助孩子来帮助他,让孩子自己来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和他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对自己有一定的掌控感,甚至包括你们家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出去旅游的时候,开家庭会议一家人准备出去做个旅游计划,一起商讨,商讨完之后把这条旅游的计划总负责交给孩子。
然后给他1000块钱,让她自己来掌控,怎么花费,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全不一样。

第3点,给各位父母的建议,就是在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啊,想办法本来是用你说了算的事情,让孩子说了算。
多让孩子选择,比如说问孩子,放学回到家,你是自己先写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二天老师还表扬你作业写得认真。
还是回家先打游戏不管作业,最后晚上很晚很辛苦做完,第2天作业老师批评你不认真。
你喜欢哪一个?结果孩子说我喜欢第一个。这时父母就说了孩子就按你说的办,在孩子沟通的智慧很多。
大多数父母很急,总想要求孩子,孩子有被掌控的感觉就没有乐趣,所以你要想办法从以前强的形象变成示弱的形象,让孩子说出来。
让你的孩子来享受到自己掌控一切的乐趣,引导孩子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同时也要求自己从以前你说了算变成让孩子说了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这个你可以让孩子看你干活,然后或者是去用实际行动交给他,而不是用书本上的知识来教育他
第2个回答  2020-10-30
我们总能在各种网络平台上频繁看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孩子自杀的事情。为人母以后,特别怕在网络上看到类似的新闻,可是事与愿违,隔三差五,总有这种让人心生惋惜的新闻强势冲击到我的视野中。昨天朋友圈很多人在发一个重庆二外优秀高三学子自杀身亡的事情,还是忍不住点开了相关的文章,无论事实真相是什么,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这个孩子的无力感,因为感觉对这个世界无力,对身边的人无力,对自己无力,所以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在遗书中的话:“对不起,我尽力了。在下一次让自己如此失望之前,还是自己早点了结为好。”深深的刺痛了我,为人父母,我们总是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希望孩子学业优异,可即使学习优异如他,却也走上了这样的人生结局。那我们究竟该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呢。结合最近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从小到大,我们最应该培养孩子的掌控感,让他知道,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他是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他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在面对外界的一些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他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智,去解决他自身的问题和所处社会大家都可能会面临的人类问题。

怎么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掌控感呢?几点感想和大家分享。

1、营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是每个孩子接触的第一个世界,如果家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温暖,父母能够满足她的一些正常需求,孩子就能形成基本的掌控感。

2、不限制孩子去做她能做的事情

从婴儿时期,就不限制孩子去做她能做的任何事情,只要这个事情不伤害她自己,不伤害和影响他人。

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她什么都不能做,吃喝拉撒都要靠抚养者的照料,天生就有一种无力感,因此当她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指头,并且随意吸允手指头的时候,她的掌控感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如果这个时候,抚养者因为怕不卫生或者养成不良习惯,去阻止她,甚至给她的手指头套上手套或者抹上辣椒水,她会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控制和恶意,从而丧失自我的控制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她会发展出很多能力,这个时候抚养者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做错了没有关系,慢慢的应用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她会感觉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掌控感自然而然会增强。

3、给孩子说了算的空间

可以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给她一个独立的房间,或者一张书桌,一个上了锁的抽屉,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对她的任何事情说了算,没有她的允许,其他人不能进入这个空间做指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让孩子从小建立与他人合理的边界感,才能在未来进入社会的时候,有意识的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从而维持自己的掌控感。

4、培养孩子的爱好

发现孩子兴趣,培养她的爱好,让孩子在这个爱好里可以尽情发挥。

以上这些,都是一些培养孩子掌控感的方法,不尽完善,需要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让孩子具备掌控感,面对外界各种问题时,也许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第3个回答  2020-10-30
第一要细心要让她先不反感你

见到她要微笑不要总是盯着她看,我想很男孩子都是盯着女孩子猛看,记得不要怎样

操作方法
01
第一先想办法要到QQ或者微信号,记得要的时候一定要让她觉得你不是故意气要的,是有在是才去要的

02
要到微信或者QQ了就好办了,先慢慢的说两句话记得不要说多,说多了不行,

03
等过几天,就应该大概知道她的脾气了然后根据她的爱好来解决,一般女孩子如果习惯一个男孩子了,就会很随便,那个时候你就可以每天说晚安记得每天,

04
然后呢这个时候女孩子一般都愿意单独和你出来了,我一般到这个时候就是开个摩托车先兜风记得开车一定要和她说话问问她喜欢什么,冷不冷要不要先回去加件衣服当然这个时候一般是不可能回去的,然后你你就可以试着牵牵她的手说那我们去前面走走吧,如果这个时候她没有甩掉你的手呵呵😊😊呵呵恭喜你成功了一大半,

05
记得微笑,细心,每天说晚安,如果你不会说话就少说话,现在不说话的男孩子也满收欢迎的,记得一定不要说脏话,其实我也长得丑,可是不是我吹牛女孩子总是不断不过泡妞也要票子,毛爷爷没钱还是算了吧
第4个回答  2020-10-30
当父母谈到他们孩子学习的事时,会十分频繁地用战争来比喻。但“为作业而战“大多是没有意义的。

你可能会发现,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你甚至在逼着孩子执行一些连你自己都未必认同的规则与态度。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有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但往往忽略了: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归根结底,无论家长怎么试图去控制孩子,打也好骂也罢,买礼物给零花钱,每天盯着孩子做作业……都没有用,甚至适得其反。你可以逼迫一个人的身体,但是你逼迫不动他的脑子。

我们能把孩子按在书桌前,我们能陪孩子耗到深夜,但我们没办法逼着孩子的大脑去认真理解、去消化吸收、去整合处理那些抽象又复杂的概念。没有内驱力,碰到复杂的知识和问题,花多少时间和力气都没有意义。

孩子就像是一辆奔跑的汽车,正在快速地成长。压力就是这个汽车的动力系统,压力越大的确可以让汽车的动力越足,但是也更容易失控和翻车。如果有了压力仪表盘,那么关注这个仪表盘其实就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动力。

对于家长们来说,培养自己孩子的自驱力,最重要地是紧盯着压力这个仪表盘。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正向压力,在遇到可承受压力时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毒性压力。

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愿景,期待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并取得成功。

但“强扭的瓜不甜”,作为父母,我们有一种本能,那就是保护和领导我们的孩子,但这种本能常常伴有一种自以为是。我们自认为了解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是什么,但其实就算是新生儿,也会以十分笨拙但隐忍注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体性格与需求。“没有人可以强人所难,真正逼孩子做什么”。

许多父母希望凡事都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并尽可能保护自家孩子免受苦痛,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重构。
控制感是压力的解药,请记住如果你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你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的控制欲。

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身体力行。你的职责可不是要包办你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帮他们学会怎么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

正如埃克哈特.托利写过:“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所以,不再一个劲儿问“你今晚还有家庭作业要做吗?“

而是开始说:“今晚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我想了解一下,以便安排我晚上的时间。”

我们的座右铭是“要启发,别强制。”

那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应对压力,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呢?

享誉全美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与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教育专家奈德·约翰逊强强联合,将共计60余年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和一手的临床案例和咨询经验,总结成了《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这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