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2、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3、大篆: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4、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5、隶书:隶书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故也称为“汉隶”。隶书产生于秦代,开始时只在徒隶之间使用,因名隶书。最早的隶书和小篆非常接近,实际上只是小篆的一种潦草写法。

传世的秦权量铭文(始皇二六年和二世元年下的诏书)中比较潦草的都是属于这一类早期的隶书,故也有“秦隶”之名。


扩展资料

汉字是由形近字而演变来的。

例如:日·月·山·删·册·典---他们的开始字形就是:日:一个○加横;月:如同一个耳朵;车:一个人在上,后面两个车;——————象形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

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

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

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

例:“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

“旦”字写成,(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形声法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

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

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例:“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2

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2、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3、大篆: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4、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5、隶书: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潦草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扩展资料

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

2、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3、形声: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4、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5、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6、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8
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是复杂的。与拼音文字相比,我们的汉字具有着鲜明的文化性、艺术性、技术性、独特性。所以,即使到了电子时代,我们仍需要把字写规范、端正、美观,这是对汉字文化的尊重。今日,我们看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看看汉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甲骨文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甲骨文”,比甲骨文更早的,还有一种陶文。从陶文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图形化,如陶文、甲骨文。

篆书

第二阶段是线条化。它比图形简单、统一,汉字笔画都成为线条。这种线条化的汉字叫大篆。秦朝统一中国后,规定一套新写法,称为小篆。

第三阶段是笔画化。这时汉字成为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字。汉朝已广泛使用毛笔,又发明了纸墨,写字工具大大进步,于是汉字越来越好看了。在象形字的基础土,我国汉字的发展,还有形声、会意等特点。

隶书、楷书、草书

具体就汉字形体来说,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这个演变的总趋势是从难到易,由繁到简。

如果从比较成形的汉字算起,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草书和行书(魏晋)。
第3个回答  2019-12-09
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原因 现行汉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第4个回答  2019-10-02
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