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烦恼,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如何转烦恼为菩提

把烦恼转菩提,就是认识烦恼,烦恼是因为有菩提才会有,才会知道你那是烦恼,当你迷在烦恼里的时候,那是烦恼,但当你觉悟了,便照见烦恼是空的,烦恼就是如来的体性,那烦恼就转变成菩提了。

烦恼之心了不可得,我们生起一个贪爱的时候,比如你对花生起了爱,那么,马上这个念头就可以供佛,这个常人理解是很奇怪的,欲还可以转为道用,一清净了就会转为道用,哪怕你处在病痛的时候,连病痛的感觉都是菩提,你都完全的接受它,赞美它。或是地狱的景象,它也是佛光显现出来的。没有佛性的显现,任何东西不可能显现,所以一切的显现都是佛性的显现。

转烦恼成菩提,把我们的贪嗔痴慢疑,都转变成法性,成就我们的法报化功德,这样就转换了,所以叫“无不从此法界流”。赞叹阿弥陀佛就是这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生死涅槃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没有这个就没有生死涅槃,轮涅诸法。但是没有修,还没有得到法的利益的话,前面种种全部都是生死烦恼,全部都是轮回的资粮。

|慈缘| 善用茶舍文化雅集~| 禅珠墨香~| xxinzi |欢迎转载~

●专注茶文化传承,培植真善,分享品味,更多精彩内容以及佛教真言宗知识分享与茶文化知识分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阅读,感恩转发;

●本善用茶文化雅集所收录的相关文章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告之,核实後将立即作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对于嗔念,这个问题困扰了也我很久,一直拖着,没有去正视它,也没有对他人说过自己的问题,总是想想时间久了就自己好了吧。可事实也没有像我所想的这样,这些内心潜藏的怒火似乎还没完没了了。虽然平时能凭着自己的修养把这些嗔念给忍住,很少表现在外人面前,在外人面前的形象基本都是温文尔雅,但是我的家人就冷不丁的就受到我怒火的波及。好多时候,我皆是自我告诫:这些事过去就过去了,别去想它了,何来自寻烦恼呢?可是这些念头并没有听我的话,就如强大的病毒一样突破内心的防火墙,也许是自己学佛的功夫太浅的缘故吧。

当开车或者独处时内心出现一些不良念头时,我开始用的办法就是念诵一遍心经,然后再一直念佛号,用佛号把自己当下这些不好的念头转换过来,就如电视台从战争电影瞬间切换到了旅游频道,原来眼前一片杀戮的景象,忽然变成了广阔的海洋,蓝天白云,或者寂静的山林,鸟语花香。这个办法开始挺有用的,但是时间长了,感觉没那么管用了,频道切换后又给自动切回来了,好令人烦恼,锅盖下的这股怒火靠纯粹念佛的办法已经快压不住了。

这样的问题连续困扰了我三年,从我到公司进行设计工作开始到我最后离开公司。三年里,工作量大,我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心思让自己静下心去思考内心的问题,没有好好去呵护过自己的心。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每每伤害身边最亲的人。伤害之后,又是一番愧疚与自责,还有无可奈何。因为真不是有心去伤害,火气说来就来,丝毫没有招架之力。

辞职之后,我终于能独自享有自己的时间,在家静下来看看佛经,看看书,逛逛公园,陪陪女儿。这些事情在于从前来说,算是一种奢望吧。经过静思后,觉得当初我的这颗心,如萌了芽的种子般的心,在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养料,需要除草时,在它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都错过了,没有给予过应有关心。当它生长之地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时,才发觉已经很难寻觅。回想起往日生活的那些日子,一天到晚脑子浮现的东西都是图纸、设计、工艺、方案等工作上的东西,时刻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其他生活内容都在远远处排着队,散步、看电影、逛公园这些休闲活动渐渐被忽略了。还有我的家人,对我的爱如见缝插针一般,小心翼翼,稍不小心就会触碰雷区。我还真是一个反面教材,把工作带回家影响家人的反面教材。

有幸昨天看了一片文章,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人每天工作中除了消耗身体能量,还消耗着正面的情绪能量。工作太忙,太累之后,往往心里就充满了负面的情绪能量来给予自己最亲的人,很容易爆发争吵,对他们造成伤害。我们把最好的情绪奉献给了工作上的同事朋友,然后又把最坏的情绪带给我家人,这简直是一种很残忍的行为。

我曾经问过一个成都佛学院的小师傅,请教如何熄灭自己的嗔念?小师傅回答得比较简要:培养慈悲心,修因缘法。虽知是如此,但是还是很抽象,凡夫俗人理解不了啊。在网上大搜索一番,觉得南怀瑾大师的开示的方法很适用我们这些钝根人士,我用这个方法,觉得效果明显。

南师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放低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圣人一样去审判别人,自己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而应是要把自己嗔恨的对象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反思我们嗔恨对象犯的错误自己身上有没有。接下来提供给我们一个化解嗔恨的四步程序:

①观照觉知:觉知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如何,是否生气、是否嗔恨;

②生起正念:把对方的错误普遍化,做因果判断;

③忏悔己过:反观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忏悔;

④生起慈悲:转念激励自己修行,并为犯过者回向。

下面还列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些技巧的运用方法,如何把别人的错误普遍化,在反观自身有没有这个普遍化的错误存在:

1.菜市场。大家去菜市场买菜,应该多数人经历过小贩缺斤短两的待遇,我经常见到很大年龄的人在和小贩为了几角钱吵架。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应:愤怒或嗔心心里骂人,你的第二反应:忍忍吧,我是学佛的。这样的忍,你能忍多久呢,多数人不跟小贩生气,也会拿老婆孩子或着什么其他出气吧。

我的建议是你在第一反应嗔心生起之后,插入这样的一个思维,程序如下:

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应:愤怒或嗔心。——观照觉知:我在生气。

你的第二反应:是判断,把错误普遍化——缺斤短两这样行为是变相盗窃。——正念:因果判断

你的第三反应:反观自己——我有没有过盗窃或变相盗窃呢?——忏悔:我之过错

你用的window是微软授权购买的吗,你用的word是买的正版吗,你下载的电影和歌曲是作者同意的吗你付费了吗,你在单位用的电话和纸笔电脑打印机都是干公事吗?甚至你穿的衣服也许是盗用哪个品牌的设计呢?你呼吸着地球的空气喝着地球的水,你感谢过地球妈妈没,你为地球的环保做过贡献没?想到这里我们其实和小贩一样都有盗罪,那么嗔恨之火立消,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自己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应:修行消除盗窃的业障,也为小贩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生起慈悲心

2.夫妻吵架:比如老公埋怨妻子吃素

你的第一反应:嗔心,这个人业障深重,很讨厌——观照觉知

你的第二反应:是判断,把错误普遍化——老公坚持吃肉是因为慈悲心没生起和愚痴——正念

你的第三反应:反观自己——我有完全的慈悲心和不愚痴吗?——忏悔

既然我有完全慈悲不愚痴,那么老公责备我不吃肉,我为什么还生气呢?还在心里责备呢?当别人对我不公正时我真能做到不嗔恨而同体大悲吗?我真的完全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吗,其实还只是一知半解呢?这就是打掉自己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自己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应:修行使自己更具慈悲心和智慧,也为老公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慈悲

3.如果你只求福报,一个历史故事,说明如何以化解嗔恨心来

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报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仪,辅助四代国君的元老,屹立不倒,不能不说他已得处事谋福三昧。当时是战乱纷飞,郭子仪的对手就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郭子仪听后大哭,但是他并没有报复他的对手,也没有生嗔恨之心,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天下因为战乱死亡之人太多了啊,因为仇恨家里祖坟被刨的也不计其数吧,我也是领军打仗的将军,我的手下有多少士兵刨挖了别人家的祖坟呢?现在轮到我了,也算我郭子仪不孝父母罪孽深重啊。

我们看郭子仪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对手的错误普遍化:刨祖坟是因为乱世中的仇恨。第二反应反观自己:我郭子仪的军队就没有刨过人家的祖坟吗?第三反应:是我郭子仪之罪,不再报复,不再嗔恨。

所以我们看郭子仪的大福报不是白来的,是自己修来的,面对祖坟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处事谋福三昧。

4.如果有的人观照的功夫差,不能在嗔恨心生起的当下就意识到它化解它,怎么办?

事后慢慢按照程序思维化解转化,保证你今后第二次想起这个气人的事情不再生气,别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演那个生气事件,一遍又一遍集聚着可怕的毁灭能量。事后请静静按程序反思,回忆起来没有生气就是有效果了。

5.如果凡事忍让,是不是就做一个受气包?

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不带怒气的耳朵听人说,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的心情处理事,用冷静不带怒气的头脑思考问题。才能保证你不作错事情不做后悔事情。

6.其实,说白了怒气和嗔恨本质是什么?就是你的自我。佛家讲要无我,如何无我,化解嗔恨就是无我。

所以,请大家记住“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上可以修佛修道修心,下可以为自己为人处事谋取福报。

我学着南师的方法确实有效,以往的那些坏念头基本上很少出现,若是偶尔出现了,也没有了从前的那份嗔恨心与怒火。平时除了念佛,还应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能压制念头,应如治水一般,以导流为主,把以前埋藏在自己内心久远的怒火渐渐熄灭。就算将来无意间回想起那些往事来,也不会伴随着嗔恨,而是流淌着一股慈悲清静的力量

第3个回答  2017-12-26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每天都要与很多人相处,在相互沟通交流时,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言论,甚至有时遭受一些风言风语的诋毁,面对这些,我们内心应自有分明,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言行,自信没有过错,那就不用理会。如果有过失,则应合掌持咒或念佛、礼佛忏悔。忏悔即清净,清净即心安。

助人助己、伤人伤己,因缘果报,自作自受。如人照镜,你向镜子笑,镜子必向你笑,你恶他便恶,你如是对他,他便如是对你,此即因果;你打人,人打回你,等于自己打自己。你骂人,人骂还你,等于自己骂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皆愿趋吉避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应改往修来,慈悲对众生。

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迷中是烦恼,悟了是菩提。”烦恼人人有之,修行,就是要在烦恼产生时保持平稳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工作的挫折与不顺利,做到不逃避、不怨恨、不烦躁、不慌乱,看清烦恼的根源并调整心态消除它。用禅定的心去化解烦恼,久而久之,智慧自然生起。

第4个回答  2017-12-26

所谓寂寞,只因心灵空虚,

这样即使身在闹市,

最多只是不孤单,

依然会寂寞的。

反之,即使住到天涯海角,

也依旧坦然。

懂得,必定是有所经历,而这些经历或是亲身感受,

但过程必有感伤,有痛苦,有无奈,有迷惘。

因此——懂得,未必是好事;不懂,也不见得就是可悲。

若有人能守护你一辈子都不懂,那便也是一种幸福吧。

独处的确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

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

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厚的地方,他们各不相同,

有些人厚的是手上的老茧,

有些人厚的是背上的污垢,

有些人厚的是脸上的老皮,

我愿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

打死也不能放弃,穷死也不能叹气,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

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终究不多,时代是这么的沉重,不容我们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从尘土里来的人,能理解开怀大笑背后的酸楚,也知道幽默是面对不完美人生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