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是哪个韩王之子

如题所述

韩非是韩桓惠王之子。

韩桓惠王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韩桓惠王割上党给秦国求和,上党人既不想被秦统治,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率一郡军民降赵。

扩展资料: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先后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在这些文章中,韩非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桓惠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4
韩王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4
韩非,乃是公子虮虱之子
韩非的祖父,是韩襄王(公元前311前295年在位)。韩襄王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韩婴,被立为太子。老二叫做韩虮虱,是妃子所生。“虱”就是虱子,“虮”就是虱子蛋。给他取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不是厌恶他、嫌弃他,恰恰相反,这个二公子聪明伶俐,韩襄王十分喜爱,怕他长不大,才故意给他取一个特别卑贱的名字。这和老百姓给孩子取名阿猫、阿狗是一个道理。下面还有一个老三,叫韩咎,是王后所生。
公元前296年,太子婴病故,没有儿子。按长幼次序排辈,本应该由老二虮虱接太子位,韩襄王也有这个意思。但是第一,由于虮虱是“庶出”,遭到了丞相公仲侈(chǐ齿)和宗族的反对;第二,虮虱当时在楚国当“质子②”,不像在国内的公子咎那样有实力。韩襄王要求楚国把公子虮虱送回韩国来。楚怀王派了十万大军,护送公子虮虱到了韩国西南的军事门户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丞相公仲侈和宗族得到边报,怀疑楚国以护送公子虮虱回国为名,打算发动一场灭韩的战役,不然,你“护送”一个人质回国,要派那么多人马干什么?于是下令当地驻军坚决反击。公子虮虱是个很厚道的人,不愿看到因为他而引起一场残酷的杀戮,何况回国以后自己的实力也绝不如公子咎,争夺太子的斗争,多半要失败,就悄悄儿地溜回楚国去了。楚国找不到公子虮虱,无可奈何,只好撤兵,公子咎也就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三年之后,韩襄王故去,公子咎即位,这就是韩釐(xī西)王。
楚国对公子虮虱的“临阵脱逃”非常恼恨;韩釐王当然更不欢迎哥哥回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韩、楚两国,对公子虮虱都抱一种不闻不问、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公子虮虱在楚国隐姓埋名,流落民间,娶了一个楚国的民女为妻。五年之后的公元前290年,生下了韩非。直到公子虮虱临终的时候,韩非都已经十几岁了,才告诉他自己的身世,并且不许他张扬。倒是楚王听说公子虮虱在楚国留有后人,找到了他,并通知了韩国。
这时候,韩釐王的王位已经稳固,也不怕侄儿会谋朝篡位,特别是丞相张平从儒家的“仁爱”出发,说服了韩王,派人把韩非领回国去。从此韩非以“公子”的身份,在韩国有了自己的封地和食邑。韩非虽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是十几年来,韩釐王却不给他任何职务,韩非始终只是一个“公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