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章节详情

如题所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结合了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元素。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经济学相对较晚的发展阶段,约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而在西方,系统的经济史著作主要出现于19世纪,尽管中国古代如《食货志》有所记载,但多以财税资料为主,缺乏系统性。经济史虽然受经济理论影响,但其内容并非完全受其指引,这一点将在第二节深入探讨。


历史学的发展早于经济史,尤其在近代,经济史和经济学对历史学产生了显著影响。经济史的功能双重性体现在:一方面,它通过反映历史经济发展实况,帮助理解当前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它通过整理历史事实,丰富和可能批判经济理论。经济史的定义和撰写原则主要借鉴自历史学,特别是新史学的方法论。


从史实陈述的角度看,经济史似乎应属于普通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历史的核心是记录过去事件。然而,无论是东方的中国史还是西方的史学,如英国史学家Freeman所言,传统上都以政治为中心,这被称为旧史学。旧史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多地关注人名地名,缺乏深度;只关注事实,忽视其他重要议题;偏爱讲述特殊而非普遍的故事。


因此,经济史研究不仅要关注特定时代的经济情况,还要揭示这些情况背后的人类社会进化和经济变迁,以提供更全面的历史理解。




扩展资料

侯家驹先生花费11年时间撰写本书,全书讨论了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演进的轨迹,并将中国自秦汉起区分为三个一元体制与两个多元体制时期,对于各个体制的政经制度、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评估其财经得失。除了根据具体史实从一般经济理论观点予以评论外,还提出了地盘成本(保障成本)及制度成本的概念,以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