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的意思

如题所述

恻隐之心的意思是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

一、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恻隐之心”。

二、成语故事

有一次,告子和孟子进行辩论,告子先提出他的看法:“人性,好比急流的水,水路的决口在东面就往东流,决口在西面就往西流。人性不能分善或恶,正像水在流向决口之前不能分东西一样。”  

孟子立刻驳斥告子说:“是的,水的确不能分东或西,但难道不能分清它的本性是向上流或者向下流吗?水总是向下流的。人性也是这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正如水没有不向下流一样。但是,水可以用拍击、遏阻的办法使它从平地流向高山,人性也可以用外力使它成为不善。”  

告子又说:“人性的善或不善,都是由外界影响决定的。周朝的文王、武王是仁德的君主,百姓就向善了,到周朝的后代幽王、厉王,是暴虐无道的君主,百姓就跟着暴乱了。”  

孟子回答道:“从你说的例子来看,也仍然证明人的本性是善的。百姓跟着君主而变得暴乱,这不能说是他们的本性不善。请想一想,‘恻隐之心’是人人都有的;‘羞恶之心’,也都是人人都有的。

还有,看到值得尊重的事而生的‘恭敬之心’,看到某件事情而做出判断的‘是非之心’,更是人所共有的。这些,正是人性本善的证明。”  

告子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孟子又补充说:“但是,人的善良本性是存在于内心的,必须有意识地去探索它、发展它,才能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放弃它,那就会失掉或被埋没。”孟子和告子的辩论最终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却已经作为名言流传下来了。

包含恻隐之心的例句

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不禁暗暗叹息。

2、老僧人低垂双手,默默诵经,面容慈悲,满是恻隐之色。

3、他对那些贫困的人流露出恻隐之心,积极地去帮助他们。

4、那个年轻的僧人,虽然修行不深,但仍有恻隐之心,常在寺外施舍食物给穷人。

5、他的眼里充满了恻隐之心,对那些遭受苦难的人感同身受。

6、那个独自在山寺中修行的僧人,虽生活清苦,但仍有恻隐之心,常帮助村中的老人。

7、他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恻隐之心。

8、僧人们以恻隐之心对待每一个来寺中寻求帮助的人。

9、他的恻隐之心如流水般涌出,无法忍视他人的痛苦。

10、在寺中修行的僧人,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他的恻隐之心却无时无刻不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