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

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

一些常用的修辞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扩展资料:

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二、烘托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三、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

四、渲染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

五、反衬

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9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表达方式:总的来说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手法: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第2个回答  2017-02-05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02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表达方式:总的来说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手法: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