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教育应不应该恢复

如题所述

全然没有必要,文字的演绎本来就有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从金石甲骨一路到现在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

至于当下对繁体字的追思,其根源对是第一:对于当初简单切割传统文化的再检讨和不满;第二:从第一点中引伸出其他种种不满,最后通过文化上的回潮表达了这种情绪。

不过,如果当初行政化的强制推行是错了,那么现在再回头使用繁体字,我认为也错了,一错岂能再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6
正方:
中国的传统文字是最优美的,我们应该先用简识繁,逐步转为普遍使用繁体字,这关联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至少应该 “识繁写简”。中国过去一向讲究书法,注重文字,字像一个人的面孔。繁体字是祖先传下来的正统文字,台湾叫“正体字”。正体字不仅保存了文字的优美,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意义,易于学习,还可以保存、发扬传统优良文化。

反方:
不应该恢复。这要看文化是面向精英阶层,还是面向老百姓。简体字比繁体字更易于识别与传播,取代繁体字总体上是一种进步,不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而恰恰是一种“倒退”。
文字的通俗化是一个世界的潮流,中国古代民间已经对汉字自行简化了。而且简体字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涉及到几亿人,就没有必要再来回折腾了。
第2个回答  2019-03-18
我支持恢复繁体字,原因有,简体字很多容易写错,写不好,写成繁体字一个是不容易写错字,写好了还还看,好记,有时一个繁体字,写一两次后很难忘记,简体字就不一样了,写错,写成别字可能性很大,音同字不同,字不同,意思就不同。繁体字大大减少了这样的问题,古文 的文 献很多,现代人很多都没有见过,尽看些现代文 的不好的文 章。看看古人写的字句,多好,多优美。再去看看中国文化是什么 ,我总结了四个字,中华文化就四个字:经史了集。传扬中华文 化就是多看多传多习经史子集。这四个字中有两个必学的,经史,经代表文化起源,史代表历史发展的过程与脉落。子:是诸子百家的意思,只要选其一就可以了,集;是文 化集大成,文化升华的一种象征,我们只能拜读。
第3个回答  2017-05-06
繁体字教育该不该恢复
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论争。而早在90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期间,就发生了一场有关白话文该不该取代文言文的社会大辩论。推而言之,有关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语言文字争议的继续,也可以视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争议的继续。“废简复繁”一经提出,支持与反对者立场鲜明,两大阵营争得不可开交。海外华人圈都在使用繁体字,为什么我们大陆自己不用?
究竟当下我们该不该恢复繁体字教育?当时该不该用白话文全盘取代文言文?新文化运动是不是伤害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中国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本期 《一虎一席谈》pk:繁体字教育该不该恢复?

正方:
中国的传统文字是最优美的,我们应该先用简识繁,逐步转为普遍使用繁体字,这关联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至少应该 “识繁写简”。中国过去一向讲究书法,注重文字,字像一个人的面孔。繁体字是祖先传下来的正统文字,台湾叫“正体字”。正体字不仅保存了文字的优美,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意义,易于学习,还可以保存、发扬传统优良文化。
第4个回答  2018-12-11
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教学上应该“识繁用简”。否则繁体字很快失传。
而且有些简体字实在简得太过,失去了原有字体结构组成的意义,被调侃为:【爱无心】(繁体爱字被挖掉了心)、【飞折翼】(繁体飞字被折去一只翅膀)、【关没门】(繁体关字被砸掉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