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屋顶主要有哪些样式最高级的屋

如题所述

1、庑殿顶

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因此又称五脊殿(宋代)和四阿顶(清代)。据传,庑殿顶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屋顶形式,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宝哥哥不能确定,但从汉代画像石和陶器的实物来看,至迟在汉代,庑殿顶已相当普遍。

2、东汉时期的庑殿顶陶楼

到唐朝时,庑殿顶已经被应用于佛寺建筑,比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发现的佛光寺大殿,就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大约同一时期,庑殿顶传入日本,称为寄栋造。

3、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的最高级。这可能是因为庑殿顶出现得最早,在其他屋顶形式诞生时,庑殿顶已经凭借资历熬成了正统

发展到明清时期,庑殿顶已经成为皇家专用,只有在最尊贵的皇家建筑上才能使用,比如皇帝住宿办公的地方,皇家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皇家寺庙等等。

4、北京太庙戟门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孔子了,皇帝毕竟要借人家的观点制国平天下,允许孔圣人享有特权。所以说,以后如果看到庑殿顶的明清古建筑,那基本上不是和皇家有关就是和孔子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第一种,坡屋顶。

坡屋顶又叫斜屋顶,是指排水坡度一般大于3%的屋顶。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主要有单坡式、双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

以双坡式和四坡式采用较多。双坡屋顶尽端屋面出挑在山墙外的称悬山;山墙与屋面砌平的称硬山。中国传统的四坡顶四角起翘的称庑殿;正脊延长,两侧形成两个山花面的称歇山。瓦线交汇在一点坡屋顶形式为攒尖顶,常在此点布置宝顶。

第二种,平屋顶。

屋顶从外部形式看,可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和空间曲面屋顶。而这些形式的形成又源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结构造型及建筑造型等要求。而平屋顶,因字而意。就是平的屋顶。相对于坡屋顶,它是平的。所以。他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在1%-3%这个范围内。因为屋顶都要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下雨的时候。屋面不至于积水。

第三种,曲面屋顶。

屋面形状为各种曲面,如球面、双曲抛物面等。承重结构有网架、钢筋混凝土整体薄壳、悬索结构等。

第四种,多波式折板屋顶

多波式折板屋顶是由钢筋混凝土薄板制成的一种多波式屋顶。折板厚约60mm,折板的波长为2―3M,跨度9―15M,折板的倾角为30度―38度之间。按每个波的截面形状又有三角形及梯形两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07
  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屋顶
梁架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屋顶形式。屋顶的基本的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攒尖顶又四角、六角、八角、圆形等等。屋顶是三大部分中变化最大、最有特色的部分。宫殿建筑多以庑殿顶、歇山顶为主,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等级最高。歇山顶略低于庑殿顶,在紫禁城建筑中使用最多。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汉朝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发现庑殿顶。汉朝的阙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后来,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