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即宛城的证据有哪些呢?

如题所述

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指现在的南阳市,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诸葛亮出师表里的《出师表》里的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很多人片面的将南阳等同于现在的南阳市,这个是很明显的错误。

这里的南阳指的是南阳郡,而并非是宛城,在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宛城是宛城,南阳是南阳郡,没有混用,当然如果有人找到南阳也指宛城,宛城也指南阳,那么可以回复说一下。比如张绣驻扎在宛城,曹操与张绣的宛城之战,这里面就只说“宛”。

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显然是属于南阳郡的,所以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也合适于隆中说的说法,并非是南阳说的有利证据,也就是说这条证据并不能证明南阳说,当然,也同样不能证明隆中说,只是证明了都在南阳郡。

有的人认为南阳郡与南阳郡是以汉水为界的,证据就是秦昭王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72年时候,在汉水之北设立的南阳郡,而隆中是在汉水以南,这些人就认为隆中只可能属于南郡,而不可能属于南阳郡。

这样的说法有几个问题。第一,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已是公元208年,也就是已经相隔了五百年,两个郡的分界难道五百年不变?每个郡的行政区域难道不变?如果都不变的话,请问秦初三十六个郡,到了东汉一百多个郡国,又是如何变的?

有的人认为,隆中是块飞块,南阳郡不可能跨汉水而拥有隆中的,这个又是想当然的说法了,事实上,武当县、山都县、筑阳县、酂县、山都县都是划江而治的,不说别的,很多县市,大江大河就是从市区中间穿过去的,市与市一定要以江河为界吗?

还有人拿出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来做为证据,这个就更站不住脚了,岳飞写这个《出师表》可不是在考证诸葛亮的躬耕地,即使岳飞在成都,在琅琊郡,在定军山上,即使在家都可以,这个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另外,像苏东坡的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本不是在真正的赤壁之战的地方,而完全是另外一个地方,所以才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之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