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假扮孙悟空的六耳猕猴,到底是何来历?

如题所述

《西游记》里面有个妖怪动机让我捉摸不透。它是六耳猕猴,它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也就是说它有预知的能力,问题来了,为什么它敢和真悟空去西天找如来去辨明真假,是对自己法力高度自信,还是另有原因??其实,说真的,真假美猴王太诡异了,你一个假的悟空,还要去取经,遇到真悟空还要去和他去天界,地府等辩明真假,这脑子怎么想的?一个冒名顶替的人,能如此大胆……

整个《西游记》描述孙悟空最多词就是“心猿意马”,又作“意马心猿”,最初应是道教修炼心性的专用语,后因这四字内涵意广,成了佛,道、儒三教的通用语。道教中有一本典籍《参同契》云:心猿不定,意马四驰,神气散乱于外。这句话意思是,比喻人的心思就如同猿猴一样,心性攀缘,躁动、多欲、又如同野马奔驰,一逸难追。所以道家强调要拴住心猿,使意马收缰,清静、存神、坐忘、守一,守持人的精,气、神使之不内耗,还能长生。

《西游记》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往深层次的去理解,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作者会编出六耳猕猴这个家伙。西天取经团队里孙悟空出力最大,功劳就不用说了,还整天被唐僧唠叨抱怨,动不动就念紧箍咒,时间久了心中难免会产生不满,想一想也不奇怪如果你遇到像唐僧这样的老板,你会怎么办?

《西游记》有这样一段话,“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这段话是描写六耳猕猴假悟空,打伤唐僧,抢走通关文牒、包袱,搅乱乾坤,他的长相,神通武器甚至连头上的紧箍咒都一模一样,所以原著里用“二心”,这个意思很深奥,你可以理解为是孙悟空对唐僧二心,也可以理解为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二心,首先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二心”。佛教认为人有真妄二心;一为真心,即众生本来具有的如来藏心,真净明妙,是万有实体之真相,无异念,故又称之曰定心,禅定之心。二为交心,因无明所起产生种种虚妄之境界,为外道,凡夫之心,故又称散乱之心。

《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来比喻二心,海水常住不变就是“真”,波浪起灭无常就是“妄”。所以,佛教认为人要修持“一心”,也就是真心、定心,“一心不乱者,专注无散也”,不可有“二心”,中国儒家也强调“一心”……在《西游记》小说中因悟空打死了一群强盗,与唐僧发生了口角,之后出现了六耳猕猴,而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二心”,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很有可能是悟空幻化出来的,六耳猕猴有六只耳朵,这就是佛教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根器,分别相应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相,又称六尘,即有如尘埃污染心识,遮蔽本有心性光明,由此而产生虚妄不实的认识,它能劫持一切善法。害人慧命,所以又名“六贼”。《西游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开始孙悟空和唐僧在途中遇到过六个贼人,要图财害命,是孙悟空打死的,后来又出现了六耳猕猴,这是为什么观音让唐僧用紧箍咒来控制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本来就有恶的一面……

当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打到灵山后,如来以慧眼看破真相,并以金钵将六耳猕猴罩住,六耳猕猴现了本象,被悟空一棒打死,悟空杀了此猴,才断了“二心”,才能离妄归真,不杀之不能断妄。正如佛祖所说:“这次劫难乃,二心竞斗”。如果六耳猕猴打败孙悟空,那么孙悟空就会被魔性左右,成为一个魔头……

当然,这都是个人的推测,所以仅供参考。我以前文章也说过这事,悟空和六耳猕猴去地府辨真假,为何谛听不敢当面说,原著解释实在是太牵强,因为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法力相当,所以地府里的神佛冥将根本擒拿不住六耳猕猴,这话没有说服力。

孙悟空心魔是怎么出来的,孙悟空是唐僧取经团队里出力最多的,可往往是出力不讨好,时间一长,难免心里不平衡,所以悟空幻出心魔,也只是想教训一下唐僧并没有对他有杀心,如来知道事情缘由,也并没有道破,还虚构出一个假想敌六耳猕猴,足见如来是给了悟空一个面子,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如来笼络悟空主要原因是,需要孙悟空去对抗道家或者是平衡这股力量。我曾经在网上也看到过说是死的那个是真悟空,这个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死的那个应该是孙悟空的另一(恶)面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非常的相似,几乎一模一样,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心理的一个倒影,它代表了孙悟空心中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