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谈学情分析

如题所述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

  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做好学情分析?
  一、什么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做好学情分析?
  二、为什么要分析?

  1.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2.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如何做好学情分析?
  三、分析什么?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另外,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现代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区、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等,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还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

  对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要对班级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4.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还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返校复学后,要想做好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衔接,最关键一点就是要做好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不仅仅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更重要它也是我们落实“以学定教”的依据。也就是说,学情分析决定着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学情分析的“学”,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也就是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广义上指的是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心理生理特点、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诸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也即老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尽管在现实的教学环境里,能够认真研究学生学的老师,已经难能可贵,能够真正全面了解学生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下面仅就复学后为做好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衔接,从分析什么和怎样分析两个方面,对狭义上的学情分析,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分析什么

1、学生对网课上学习过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那些需要重讲、那些需要强调、那些不需要讲。也就是说,决定老师下一步需要讲什么的问题。

2、不同的学生对网课上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掌握的层次。那些学生需要拔高、那些学生需要巩固、那些学生需要从新开始。也就是说,决定老师下一步用什么方法讲,怎样讲的问题。

怎样分析

1、观察学生上课时的语言、表情、眼神、互动情况等,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例如,提问时学生能不能回答出来、回答的是否完整;老师讲课时,学生互动是不是积极;学生有没有分神情况等。

2、根据学生的作业、练习、演板情况,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3、进行专门的知识测试等,来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4、直接找学生座谈,通过交流了解来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5、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时的表现等,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可繁可简,没有固定的套路模式,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有没有这样的愿望、有没有这样的心劲。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也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没有学情分析的备课,是瞎子摸象式的凭空想象,他的课堂也必然是跟着感觉走的随意性课堂。

为了我们的课堂,每名老师都应该养成学情分析的习惯。特别是在今年疫情下突然的三个月网课之后,学情分析,不仅仅隐藏着学生的明显分层,同样也决定着每一名教师学期末教学效果的分层。

为了学生的学习,也为了我们自己的责任,让我们都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