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排01第二排02 03,以此类推,怎么用代码实现数据排列效果

第一排01第二排02 03,以此类推,怎么用代码实现数据排列效果

选择排序是常用内部排序的一种,常见的实现算法有直接选择排序算法和堆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从待排数据中选择第n小的数据放到排序列表的第n个位置,假如共有N个数据待排,那么经过N-1次排序后,待排数据就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
  直接选择排序算法的思想比较简单:(假设数据放在一个数组a中,且数组的长度是N)
  1:从a[0]-a[N-1]中选出最小的数据,然后与a[0]交换位置
  2:从a[1]-a[N-1]中选出最小的数据,然后与a[1]交换位置(第1步结束后a[0]就是N个数的最小值)
  3:从a[2]-a[N-1]中选出最小的数据,然后与a[2]交换位置(第2步结束后a[1]就是N-1个数的最小值)
  以此类推,N-1次排序后,待排数据就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
  直接选择排序的java实现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elements){
for(int i = 0; i < elements.length-1; ++i){
int k = i;
for(int j = i; j < elements.length; ++j){
if(elements[k] > elements[j]){
k = j;
}
}
if(k != i){//交换元素
int temp = elements[i];
elements[i] = elements[k];
elements[k] = temp;
}
}
}

  直接选择排序算法的思路很清晰,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效率不是很高(O(n*n))。
  堆排序算法和直接选择排序算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堆排序算法充分利用大顶堆和完全二叉树的性质,保留每次排序后的结构,同时由于每次比较只是比较根节点和它的子节点,因此大大降低了比较的次数和交换的次数,从而提高效率,堆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以2为底)。
  堆排序算法的思想是:(假设数据放在一个数组a中,且数组的长度是N)
  1:以数组a为数据,建立一个大顶堆(这样对于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根节点总是比子节点大,其实没必要要求二叉树的每个子树也是大顶堆)
  2:交换大顶堆的根节点和数组a中的最后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不在参与后边的工作)
  重复上边的工作,经过N-1次后,数组a已经排好序。
其他的我不太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