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战役标志日本在中国湖南攻势的结束

如题所述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垂死挣扎,制定所谓"本土决战"计划,从中国东南调兵于华北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实施所谓本土决战;4 月初,驻湖南日军调集5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约8万人发动了对湖南的最后一次 ,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芷江作战(中方称湘西会战或雪峰山战役)。国民党第三、 四方面及第六战区一部,以雪峰山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最终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日本在中国湖南攻势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18
应该是第三次长沙战役(或称“第三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6-20
衡阳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第一,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进程,加剧了日本内阁的危机,并最终导致了东条内阁的垮台。第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3个回答  2016-06-20
  长衡会战标志日本在中国湖南攻势的结束。
  1944年,日军发起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总计动员兵力约51万,其参战兵力之多、作战地域之广,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记录,据称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亦是史无前例的。对中国军队而言,它也是1938年以来所遭遇到的规模和破坏力最大的一场战役。数十万士兵及无数的平民伤亡;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被日军的南北通道切成两半;在失去1/4的工厂的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亦随之锐减。此次军事败挫,暴露了国民政府军队的诸多弊端。它与同时俱来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危机一起,使抗战胜利前夕的国民党政权遭到一场灾难性的打击。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我今年五十八岁了,自省我平生所受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