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生长过程

如题所述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繁殖方法】

  播种
  种子播种是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法,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保护地栽培全年都可播种。北京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可于初秋收获种子后即行播种,播后约10天左右出苗。露地栽培以春栽较适宜,早春于3-4月间在温室育苗,经霜后移植露地,或于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土人参的种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较好,同时播种的地畦必须精耕细耙,畦土要细碎,畦面要平整。

  分株
  生产上较少用此方法繁殖。春季气候较温和的季节进行成活率较高,进行分株前将母株上的分枝培土,促使生根后分割出单株,如不带根则不易成活。

  扦插
  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于春季进行,在温室中以气温在20-30℃时进行较为适宜。扦插材料要选择健壮的枝稍,长约6-8厘米,带2对叶片,于叶节下约0.5厘米处剪下,保湿备插。苗床土要用素沙土,或珍珠岩,不加肥料,按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先用竹枝插小孔后再把插穗插入,入土深约为插穗的1/3,或斜向入土2/3。扦插完后浇水,适当覆盖遮光,保温保湿,但水分也不宜过多。清水扦插。插穗长以7厘米左右最合适,插穗截取后,放在阴凉处1-2天,使切口愈合,然后插于清水中,浸水深度2-3厘米,在28℃左右的温度下,2天即长出长1厘米左右的白根10条以上,即把长根的插穗移植在素砂土中,生长繁殖较直接扦插于土中快,成活率高。

  栽培技术

  习性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播种
  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
  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
  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
  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
  秋播在11月播种。

  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4]

  移栽
  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
  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6]

  田间管理
  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
  人参
  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
  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
  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注意事项】
  整地下种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隔离病虫

  源,提高出苗率。出苗后,松土除草消除杂草病株,培土追肥,疏花摘蕾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生长期间有斑点病、疫病和炭疽病为害,可用波尔多液喷射防治。[4]
  人参的根状茎在人工短期栽培情况下较短,直立或斜上。生长年数已久的野山参,据肖培根在东北地区的调查[8] ,具第一批叶的主根是垂直生长,但第三批叶以后,主根大都向水平方向生长,其根状茎相应加长,也是横生的。这主要是根系生长受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影响,故其生长方向也会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百草之王人参的生长环境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