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属于做事三分热度的人,懒惰,做销售的时候会偷懒,而且自己心里也明白,遇到困难就会看心情,心情好

自己属于做事三分热度的人,懒惰,做销售的时候会偷懒,而且自己心里也明白,遇到困难就会看心情,心情好就会解决,心情不好就置之不理,打心眼里想改变,甚至制定人生目标我都已经制定过了,我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可我就想靠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我怎样才可以改变!补充 我今年17过完年18,毕业4个月了,年龄别注重,我只是想比像我一样大的人更加抬得起头。我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富二代。

如何与“三分钟热度”和平相处?
第一:给“三分钟热度”一个时间限制
根据生涯规划领域的大师舒伯的理论,生命被划分为五个阶段,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生命任务。
看上图,我们不难推论——在成年期来临前,大约是25岁之前,“三分钟热度”会让你更多的保持尝试和行动,从而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无论是参加社团活动、实习中承接新的工作任务、还是去攀岩、潜水或去旅游。只有要机会,就不要拒绝。尽可能广泛地尝试,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结识不同的人,获得真实的经验。
人生不是文艺作品,一入社会找到志业,终其一生不再改变的故事并不多见。生活里最多的是人们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最终慢慢确定自己的方向,找到志业。
台湾已逝的广告教父孙大伟,就曾换了无数的行业,直到32岁才找到志业的。
“刚开始工作,做了不喜欢就换,或是看到更喜欢的就跑去了。以前我最久的行业没有超过2年。”
“开过贸易公司、开过花店,做过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当过副导演。我在以前是异类嘛!用一般的想法就是一事无成”
孙大伟32岁时进入了广告业,此前的诸多尝试,在广告人眼中,变成了大大的优点,他成为了香饽饽、作为公司最谙世事的人,没有什么事儿能难倒他,在广告业如鱼得水的孙大伟,这次一呆就是几十年,并最终成为了“台湾广告教父”。网络上有他的采访视频,非常推荐大家看看。
除了儿童期和青春期外,老年期也需要“三分钟热度”来发现兴趣。
退休后的老年期,大约是65岁以后,如果你能重拾自己的“三分钟热度”做这辈子曾经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不仅会收获快乐,还有可能催发奇迹,这里也有一个摩西奶奶的故事。
摩西奶奶一生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76岁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留世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范围举办画展数十次。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画作穿越了国界,感动的力量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
根据舒伯的划分来看,人生的五个阶段里,只有两个时期需要限制“三分钟热度”——成年期和中年期。不过,假如你事业发展的不错,“三分钟热度”就可以扩展你的生活兴趣,让你的拥有一个丰富而平衡的生命体验。
“我们需要行动,通过行动而学习;通过学习而了解,通过了解而经历奇迹,通过奇迹而拥有智慧,通过智慧而发现简单,通过简单而引起注意,通过注意——最后我们明白我们需要做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