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是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最早录著于陈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杂曲歌辞”类,题作《焦仲卿妻》。全诗350多句,1700多字。诗前有小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小序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汉末建安时期,地点在庐江府,男女主角3人,焦仲卿、刘兰芝、焦母。人物关系,焦母独生子焦仲卿新娶妻子刘兰芝,婆媳之间、母子之间产生矛盾。实质是封建家长封建礼教与争取婚姻自由的年轻人之间的矛盾。焦母不容许媳妇“举动自专由”,把媳妇当牛马一样驱使,三天织五匹布还嫌慢,故意找茬不要刘兰芝做她的儿媳妇。结局是,焦母棒打鸳鸯散,刘兰芝被逼投水而死、焦仲卿上吊身亡。

中国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制定了一整套封建礼教、封建法规,确立了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绝对统治地位。到汉末建安时期,由于社会巨大动荡,封建礼教发生了动摇,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说:“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孔融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宥物瓶中,出则离矣!”在民间,反抗封建礼教的冲突更是激烈。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反映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以死抗争封建家长制,具有典型意义和反封建意义。

《孔雀东南飞》不但以篇幅长著名(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它是“长诗之圣”),而且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大方坦诚,当她受到焦母无理刁难迫害时,当机立断,“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被遣”是最没面子的伤心事,刘兰芝面对怒不可遏的婆母,从容镇定,不掉一滴眼泪,毅然辞别。回到娘家以后,兄长逼她改嫁,母亲又不肯做主。娘家也呆不下去了,她心怀死念,表面答应嫁人,摆脱家人提防,与焦仲卿相会,密定死计,在出嫁的黄昏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刘兰芝以死反抗封建家长的迫害,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刘兰芝足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焦仲卿身为府吏,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性格与刘兰芝比显得软弱一些。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始终站在妻子一边,不为母亲的威逼利诱所动摇,在亲情与爱情的抉择面前,他选择了忠于爱情。他顾不上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教条了,在得知爱妻死讯以后,他虽然徘徊犹豫,最终还是抛弃了破坏婚姻的封建母亲,“自挂东南枝”,“令母在后单”。焦仲卿以死捍卫爱情,沉重地打击了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焦仲卿也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