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如题所述

【目的】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原理】

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水平。采用双脉冲刺激。

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AP,当两刺激脉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AP逐渐增大,当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激产生的A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间隔,此时由两刺激脉冲产生的AP将始终保持完全一致。

【预习要求】

与模拟实验3相同

【材料】

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方法】

系统连接和仪器 参数设置(1)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1KHz、灵敏度4mV,采样频率80KHz,扫描速度1ms/div。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0.1ms,起始波间隔0.5 ms,延迟2ms,同步触发。

PcLab和MedLab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常用生理学 实验”或“文件”菜单“打开配置”中的“神经干动不应期测定”项目。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2通道放大倍数200、交流耦合(AC)、上限频率10KHz,通道4,记录刺激标记,放大倍数5~50,采样间隔20ms;自动间隔调节刺激方式,最大刺激强度,周期1s,波宽0.1ms,首间隔0.5ms,增量0.2ms,末间隔:30ms,延时1ms;记忆示波方式,刺激器触发。



【观察项目】

设置刺激器“双次”刺激方式,增加刺激电压至1.5V,动作电位出现在示波器的屏幕上。调节扫描速度为“1ms/cm”。

调节刺激器的波间隔,逐渐减小,可见到一前一后两个振幅相同的动作电位。第一个动作电位由条件性刺激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由检验性刺激引起。

逐渐减小波间隔,待第二个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时,记录下刺激波间隔时间。继续减小波间隔直至第二个动作电位消失,记录此时的刺激波间隔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9

一、实验目的: 

学习蛙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并测定最大刺激强度 测定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观察机械损伤或局麻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

牛蛙。

三、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2%普鲁卡因,各种带USB接口或插头的连接导线,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系统。

四、主要方法和步骤:

捣毁脑脊髓、分离坐骨神经、安放引导电极、安放刺激电极、启动试验系统、观察记录、保存、编辑输出。

五、实验结果:

当剪断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时,第二通道的双相动作电位消失。 故机械损伤对神经动作电位传导的阻滞作用比局麻药强。

六、实验注意事项:

牛蛙腓肠肌后的神经干分支较难找,可以适当剪开周围软组织辅助找到。每隔一段时间,记得给神经干(及未分离时的周围软组织)滴加任氏液以尽量保持组织的活性。 分离出的神经要尽量长,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

滴加普鲁卡因时,液滴可能会垂在神经干上的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此时可以用滴管将其引流到神经干末端无引导电极的地方,滴到神经屏蔽盒底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