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自私心理的形成原因

(1)从客观方面看,资源的数量,分配方式的不平衡,导致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另外,病态文化的积沉和法制不健全,也是客观原因。

(2)从主观方面看,当个人的需求变成脱离了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时,就会导致自私心理。

另外,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所谓社会行为,是指包括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个体行为;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

自私自利的人一般都是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与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8
现在的社会,中学生们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别人什么情况毫不关注,甚至很多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自私自利:
1.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受着父母的宠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一个人享用,有什么要求父母都会给你们尽量的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你们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当人生下来时,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有些儿童一直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此外,陶行知曾经说过:“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可是不少学校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追求升学率,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于是使一些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自私。
3.社会原因。现在的社会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你不自私,那么就会被别人抢先或者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中学生的认知不是很强,很容易受这种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