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文化第一富豪”的刘波确已于11月14日上午10时许,因心肌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53岁。他因涉嫌诈骗罪,14年前东逃日本,成为红色通辑令目标。诗人圈子里,他是余秋雨的“闺蜜”,曾和著名演员许晴有过一段恋情。
1964年,刘波出生于湖南工业重镇株洲。14岁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5岁出版过两本个人诗集,而后又以湖南中医研究院硕士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曾师从国学大师季羡林。刘波精通诗歌。20岁出头时他写了一首现代新诗《年轻的布尔什维克》,据说凭借这首诗,刘波被以弱冠之龄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被誉文坛神童。80年代,他还担任过湖南株洲共青团干部,创办了《青年诗报》。
据公开报道,毕业后的刘波下海,以鲜为人知的方式接触文化产业后,建造起“传媒帝国”。他的发家史肇始于90年代,恰逢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他也因此,在海南留下了一段“传奇”往事。
当时31岁的刘波创立了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其参与编制、出版的123卷本《传世藏书》,史无前例的6.8万元的定价引发出版界轰动。这套恢宏巨制使得海南诚成集团获得多达数亿的资产评估值,成为刘波今后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收购武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后,刘波将公司更名为诚成文化。董事会成员名单上,余秋雨等文化名人被列其中。
事实上,在逃匿前,刘波的传媒帝国就已初粗具规模。诚成文化旗下先后“拥有”《华声视点》、《少年文摘》、《中国医药导刊》、《香港风情》、《东方文苑》等10多家杂志。更有媒体称,诚成文化鼎盛时期,刘波曾收购40多本期刊的经营权。
除此之外,他还投资证券公司、拍电影、开夜总会、做房地产、办药厂……与新华书店总店、陕西诚成邮政报刊发行、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产业等方开展合作。
引爆舆论关注的是2003年一则报道,让刘波陷入诈骗丑闻。该报道称,刘波涉嫌欠下40亿元的贷款黑洞,以及数目不详的担保贷款。此后,其欠债潜逃的传闻坊间流传。
2003年7月,刘波东逃日本的消息,被海南警方的抓捕行动证实。1997年至1998年期间,刘波提供虚假信用证单据和证明文件,骗取中国银行海南分行3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刘波潜逃前,曾与许晴有过一段恋情。在一期《鲁豫有约》里,许晴首次承认,“我跟刘波确实谈过恋爱,他带给我很多美好,结果真的不重要”。
刘波这个人。在他的身上,有着传统文化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聪明,勤奋,有恒心,读了很多书,做事讲感情,恋旧,等等,这些都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好书生。但刘波偏偏选择了从商。
文人从商也未必是坏事,成功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张贤亮。正如余秋雨所说,学术界应该改变贫寒化、低端化的弊端,刘波的本来可以树立起一个“儒商”的新标版,但他却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心甘情愿卷入了资本市场的洪流。
刘波的噩梦始于对武汉长印的收购。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资本市场的驾驭能力,而高姿态飞行一旦脱离了现实业绩的支撑,就只能变成束缚自己的透明枷锁。我们无法指责民营资本对快速发展的渴求和因此带来的内心骚动,但刘波的惨痛教训再一次向人们说明“量力而行”是多么重要。
然后是一个人的心态。刘波在编完《传世藏书》后,向季羡林提出想读他的博士。季羡林当时已经不再带学生,就对他说,如果你通过正规的程序能够考进来,我可以收你。当时已是亿万富翁的刘波,竟真的从此埋头苦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成为季老的关门弟子。那个时候他的心态是何其之好!如果能够始终保持这份沉静和淡薄,刘波的成就大矣。遗憾的是,面对都市的迷彩和诱惑,刘波没能坚持到底。
商场不是一个可以意气用事的场所,它自有其规则。在刘波误入资本市场之后,他其实有过几次机会全身而退(也许会有所损失,但至少不会伤及元气),但他都一一放弃了。原因就在于他想赌一口气,他舍不得放下那个他已经设计、坚持了很久的梦想。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赌徒,一个因输红了眼而丧失了理智的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