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和不开光怎么辨别

如题所述

开光和不开光可以从光泽、印记、质地三个方面辨别。

1、光泽

物件的开光与否可以看光泽,开过光的物件,表面光泽比较光亮圆润,有着良好的手感。未开光的物件表面光泽则会显得有些黯淡,手感较为一般。

2、印记

物件的开光与否可以看印记,有的物件在开过光后,开光加持的师傅会留下“卍”这个印记,但并不是所有开光物件都有。未开过光的物件,上面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个印记的。

3、质地

物件的开光与否可以看质地,通常开过光的物件,质地大多不会差到哪里去,并且基本都是用上等材料制作的。未开过光的物件,品质大都比较低劣廉价。

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

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还执为实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