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种地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那么以后土地怎么办?

如题所述

农村人种地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那么以后土地怎么办?

农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人走了年轻人接班,以后年轻人也会慢慢变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可能专业去种地,毕竟现在种地不能养家糊口,种地效益太低,辛辛苦苦一亩地一年也就是千儿八百,一般家庭几亩地,大家说能干吗?大家经常说都不够随礼的,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年轻人最少200元,一年几十次随礼,大家说够随礼的吗?所以现在年轻人根本不把种地当做自己的正当职业,大家之所以种地根本原因是怕别人笑话,如果撂荒别人会说你没正事,所以在农村种地属于自己职业。

如果农民真正脱离了土地说明大家思想解放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民一个质的跳跃,作为农民一直兢兢业业,如果找不到更好的营生一般不会舍弃土地,因为收入更高大家才会选择更好的发展,丢掉土地,即使这样农村也没有出现撂荒现象,因为亲人多,什么都不要给谁都喜欢,毕竟现在粮食价格很高,一亩地也有1500多元的收入,农民舍不得撂荒。

以后年轻人会变成老人,他们依然会活跃在农村,城市虽然很好也不是适应每一个农民,毕竟大家的根在农村0,我们讲究叶落归根,只有回到自己的出生的地方才算圆满,为什么农村很多闲置的老房子不买丢,因为百年后大家还有用,终究是要回家的,总得有个落脚点吧!

现在我们有很多农业组织,合作社,他们就是以后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承包农民的土地,规模化种植,虽然种地利润很小,大面积种植还是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种植他们购买农机具,利用大型设备,根本不用人,没有人工成本自然利润就大了,目前种地最重要的是人工成本,所以种地雇不起工人。

以后全部实行机械化,根本不用人干活,现在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种到收一条龙,图省事的直接卖青储玉米 ,麦子晚收几天直接地头就卖掉了,现在种地就是玩,说实话种地就属于额外收入,什么也不耽误,大家说对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3
  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80、90后都没有兴趣种地,在村里留字种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就这些老年人种地也都是无奈选择。他们是为了照顾孙子,有的是为了照顾老父母。不然只要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七十岁都想出去打工。因为在农村种地不但辛苦,而且根本就赚不到钱。在老家的农村里,很多外出务工家庭的田地都是让给别人种植的,可以不至于荒废。而且田地一旦荒废久了杂草丛生,渠道堵塞,以后回来就更难耕种了。所以长期生活在村里的人一般种地都会承包几个家庭的田地一起耕种,这样收益会稍好点。  在村里如果三十岁在家种地甚至会被村民看不起,连个对象也很难找。过去四十岁以上的村民至少都干过农活,到了现新一代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下过田,有很多连自家责任田在哪里都不知道,他们对种地毫无兴趣可言!  再过十年,二十年,未来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感兴趣,农村的土地由谁来种,这是广大农民都揪心的一个问题。  田地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未来也许一个村庄甚至几个村庄所有的田地只需要一个人承包种植。因为规模化便于管理,也便于栽种各类经济作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家庭模式操作田地有限,有很多局限性,不能足够满足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现在已经有些村庄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拔土地集体承包给了个人或者一些公司来进行更好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后可能会有更多方式来进行类似操作。 所以,未来也许不要十年,土地陆续都会集中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种植,未来会出现新一代农民和职业农民,完全不用担心未来多少年后谁来种地这个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01
常言道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荒,在当前,一是相当一部分坚持不懈种地的农户手上不粮食危机,虽然说不能把粮看向销售市场,但这些农民能自给自足,不容易到市场上与非农业别人争购粮食作物,二是我国还可以进口的一些粮食作物,两方式并举,销售市场根据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的人们都觉得有些是粮吃,用未作担忧,甚至认为进口的粮划算,即便一部分农户进城增强了城镇人口,都不会闹粮食作物饥荒。因此,针对提问者所提的问题一般不会过余重视的。现在的农村很乱了套,如同一盘散沙,"我的地盘作主″。铺路、接水,都禁止根据他的地盘,镇村干部也耐不何。这类安全隐患便是牵制阻拦农用地的原因。政府部门必须制订一套能牵制某些人的极端趋向,主要颁布“立杆见影″的政策,那样农村耕地才可以降低荒芜。农村耕地自要不然有些人耕地。前些日子,三家四邻的人们坐到一起聊天,
我故意把问题转至农业方面,测试一个在外面开店的七零后一下,看他有啥观点?想把两坝子的田地间,从两侧各修一条机耕道,便捷水稻收割机,力田机进出。田坝中间的那样余亩犁田也就不会弃耕了。便是一些人排斥占有它的田土,说罢都是唉声叹气!因此,必须复兴农牧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规划。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治理有效、
生活美好的总要求一定要平稳完成。土地是我国最宝贵的网络资源,不太可能被撂荒,一寸也无法。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走集体化运营的道路,把土地资源并入团体,完毕一家一户的个体负责制,大伙儿团结起来,走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撂荒土地资源便是家家户户地过少,不挣钱,并没有规模效应。完成了集体化,搞起来了大农业以及相关的产业链,农户活多干,赚钱,在家里面能生活的挺富有,就都回来了,没有人愿意离乡背井去打工。乡村还是得人财两旺,修复昔日如火如荼大于农牧业的景象。
第3个回答  2022-10-07
把田地租让出去,或者招聘其他人来给自己种地。
第4个回答  2022-10-07
其实也没必要对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太过悲观,将来不可能不种地的,因为全国十几亿人口还需要吃饭。全靠农产品的进口很容易被他人那捏住命脉,不利于我国的社会地位。毕竟是农业大国,拥有了上千年的耕作经验,这份融在骨血中的事业不可能被搁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