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战後各国於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主持。威尔逊总统主张宽大对待德国,在英国立场方面,他亦主张公平和不太苛刻的对待德国。原因是德国和英国之间有不少经济活动交流,站在利益方面,英美都主张不严惩德国。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最後,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处置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决策者。结果为德国在20年後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分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奥托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奥托曼土耳其的领土。後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堡、其附近小部分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分。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後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後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後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而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这场大战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
协约国总士兵阵亡:5,497,600
比利时:1.37万
英国—87.8万
法国—124万
希腊:5千
意大利:65万
日本:3百
黑山:3万
罗马尼亚:33.6万
俄罗斯帝国:170万
塞尔维亚:45万
美国:5.06万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3,382,500
奥匈:120万
保加利亚:8.75万
德国:177万
土耳其:32.5万
平民总被杀:2,493,000
奥匈:30万
比利时:3万
英国:3.1万
保加利亚:27.5万
法国:4万
德国:76万
希腊:13.2万
罗马尼亚:27.5万
俄罗斯:41万
塞尔维亚:15万
土耳其:10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同盟国陆续在奥地利和德国实施统治。其中同盟国允许奥地利成为永久中立国家,将不会与任何政治集团有所密切交流。而同盟国则将德国领土分成数块,其中西部由西方盟国所统治、东部则由蘇联所管辖。同盟国也强烈要求德国社会必须去纳粹化,同时开始起诉纳粹战犯以及前纳粹党成员进行审判,不过在政权转交给西德之後大多是安排赦免,并且尝试将这些成员重新融入社会环境中[256]。同时德国也被要求归还自1937年战争爆发以来所占领的四分之一领土,其中位在东部地区的西利西亚、纽马克(Neumark)与波美拉尼亚归属波兰统辖,不过东普鲁士的领土分配则引起波兰与蘇联的争执。随後有将近900万名德国居民纷纷自归还区中撤出,同样在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区则有300万名德国民众也被迫搬回德国居住。根据1950年代的统计,平均5名德国民众中有一名为来自东部占领区的居民。此外蘇联也分别自波兰寇松线以东地区[257]、罗马尼亚东部[258][259]、芬兰东部以及3个波罗的海国家中获得部分土地[260][261][262],但这也至少让近2万名波兰民众被迫远离自己的住家[257]。同盟国集团为了能够维持之後世界秩序的和平[263],於1945年10月24日时正式成立联合国[264],并在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来作为各个会员国的共同标准[265]。不过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国家在联合国获得庞大权力,其中美国、蘇联、中国、英国和法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3]。虽然今日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所提到的地区仍然没有改变,但实际上管辖的政权则有所变化。
而1991年蘇联解体後,则由作为蘇联继承国家的俄罗斯担任常任理事国委员的职位。然而在战争结束後西方同盟国与蘇联之间的结盟关系渐渐恶化[266],甚至德国在「事实上」很快便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独立国家政权[267]。双方开始将彼此的占领区划下统治权边界,欧洲国家也纷纷被划分到西方世界或者蘇联的势力范围[268]。其中东欧和中欧国家纷纷被归类为蘇联势力范围内,这使得蘇联开始介入其所占国家的政权结构,并且建立以共产党进行领导的合作政府。不过尽管波兰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269]、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270]、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东德纷纷成为蘇联的附庸国[271],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则因为坚持完全的独立而与蘇联陷入紧张局势 [272]。很快战後世界便分成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蘇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正式的国际军事同盟[273],双方随即陷入长期政治紧张和军事竞争的冷战时期,同一时间也促使了军备竞赛以及代理战争概念的出现[274]。
在亚洲地区方面同盟国则达成协议蘇联能够吞并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而由美国领导战後日本的发展以及统辖过去日本所占领的西太平洋岛屿[275]。但另一方面过去由日本统治的朝鲜,则在盟军托管时期以38度线划分成蘇联管辖的北部地区和美国统辖的南部地区。之後在1948年时这两个以38度线划分的地区纷纷宣布自己为朝鲜的合法政府,最终导致了韩战的爆发[276]。
而在中东方面,阿拉伯国家拒绝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中将巴勒斯坦土地重新分配并建立以色列,然而以色列才刚建立随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而战争的结果反而更加促使随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间的冲突。虽然欧洲殖民列强仍然试图保留其部分过去殖民帝国(Colonial empire),然而战争期间所损失的声望与资源使得这些欧洲国家无法继续维持统治权力,最终导致亚洲与非洲的非殖民化进展[278][279][280]。
受到战争的影响导致全球各国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其中与其他国家来讲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威胁,也进而促使战後婴儿潮的出现。而在1950年时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比其他政府还要来得高,同时美国也有更多能力来主导西方世界的经济走向[281][282]。不过在1945年到1948年时,英国和美国的强烈要求德国西部工业应该响应裁军政策[283];然而由於国际贸易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导致欧洲经济一度停滞且让其延迟几年复甦[284][285]。一直到1948年中期西德进行货币改革政策时逐渐恢复其经济发展,同时马歇尔计划也成功促使欧洲经济政策的自由化[286][287]。之後1948年西德经济的快速恢复被称作德国的经济奇迹[288][289],同一时间包括意大利和法国的经济也逐渐恢复正常[290][291]。但与此相反的是英国则处於经济崩溃的状态[292],同时在这之後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293]。另一方面尽管蘇联经历了庞大的人力和物质损失,然而在战争结束後产物的制作快速增长[294]。另一方面在亚洲地区,日本经济也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增长,并在198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295],而中国则直到1952年才恢复为战前工业生产[296]。
在欧洲大陆,轴心国集团的占领行动分成两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在包括法国、挪威、丹麦、低地国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等西欧、北欧和中欧纷纷改从德国的经济政策,其中在战争结束後纳粹德国成功赚取695亿国家马克,而这还不包括於战争期间掠夺的工业制品、军事设备、原料物资和其他大量货品等[337]。其中针对这些占领国家德国也纷纷向各国收取自身超过40%的税收收入,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有将近40%的资金收入都是由其他被占领国家提供[338]。
另外在东欧地区德国或多或少期望能够於此获得更多生存空间,然而蘇联所实施的焦土政策使得作为侵略者的德国无法获取资源[339]。与对待所占领的西方国家相比,纳粹德国自身的种族政策鼓励部队向蘇联人们展开暴行,并且不断强调拥有斯拉夫血统者即为所谓的「次等人类」(Untermensch),这也让德军往往在作战的同时也展开大规模的处决行为[340]。而虽然无论是在西欧或者东欧的占领区都陆续有抵抗组织出现,但一直到1943年底以前他们并没有显著阻碍德国的军事行动[341][342]。
另一方面在亚洲地区,日本不断向其所占领的国家宣传有关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并且将日本的霸权主义塑造成是为了能解放居住於殖民地的人民[343]。但尽管最初许多遭到欧洲殖民统治的地区将日军作为解放者欢迎,然而日本占领後实施的严格社会控制以及对於资源的掠夺往往使得当地居民想法改观[344]。其中日本在盟军部队撤离後所占领的东南亚地区获取近4,000,000桶石油,但是到了1943年时在荷属东印度的石油生产量增加到5,000万桶之谱,整整比1940年的生产比率高出76%之谱[3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