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原文

如题所述

孔孟两章的原文如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详细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这一段讲述了孔子对于季氏准备攻打颛臾的看法。孔子认为颛臾是社稷之臣,且有先王赋予的特殊地位,因此不应该被攻打。当冉有提出是季氏想要攻打时,孔子批评冉有作为臣子,不能只是盲目服从,而应该有所为。孔子进一步指出,如果臣子不能尽职,那么他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时,孔子也批评了季氏的行为,认为他们不考虑国家的长远稳定,只图眼前的利益,这样的行为是不明智的。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这一段则是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主要讨论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梁惠王认为自己已经尽心治理国家,但国家的百姓数量并没有增加。孟子则通过比喻指出,梁惠王虽然看似尽心,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治理国家的本质。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农时,不滥用资源,这样才能使百姓生活富裕,国家强盛。同时,孟子也强调了“王道”的重要性,即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福祉。

个人观点和想法:

从这两段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孟两位儒家大师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同时,个人也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尽忠职守,不盲目服从。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民的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个人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尽职尽责,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