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假如杨修的主公真是刘备,那他一样会死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会,刘备会表演“挥泪斩杨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4
应该会~~因为哪个领导也不会让身边存在一个总让自己难堪的人~~包括刘备~~而其你看看杨秀其实没什么大用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实用~~如果要换成刘备也会杀了他~~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0-12-14
会的!不过会死得晚些小!毕竟前期刘备要要发展,必须表现出很爱才!不可能杀一人而断天下之才!只要后面刘备强大了,比如奋斗到了曹操的地位绝对会杀掉这样的大嘴巴!统治者都不会希望身边存在一个老是看透自己心思的人存在的,他们要保持威严!
第2个回答  2010-12-10
肯定不杀,刘备没曹操那样坦诚,除非忤逆背叛,否则即使不喜欢表面上也不会露出来。毕竟杨修五世三公名气很响,是刘备需要的。不过落到孔明手里,杨修肯定好不了。
第3个回答  2010-12-10
坦率地讲,从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领导人秘书的素质,因此难免遭杀身之祸。
其一
秘书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秘书人员必须大力加强政治修养。通常所说的政治修养,主要是指觉悟性修养,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工作中注意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讲原则,讲团结,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杨修却严重背离了这条原则。他和曹植结成小帮派团体,为曹植争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挑拨曹氏兄弟不和。曹操一直认为,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自己能够打败袁绍,主要是因为袁氏上下不和,子孙互相争斗,否则他是难以轻易拿下河北的。可以说,帮助曹操战胜袁绍的正是各为其主的袁氏谋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挑起袁氏子孙争斗不休是导致袁败曹胜的决定性因素。袁氏前车之鉴,曹操岂能很快忘记。因此,曹操心中最厌恶、最担心的人,莫过于挑拨自己的子孙互相攻讦的人。而杨修为了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偏偏选择了一条用助曹植夺权的手段来谋求今后更大发展的道路,因此说,杨修的政治性是不强的,曹操以“交结诸侯”之罪杀他,实在不冤。
其二
秘书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秘书是为领导人服务的,作为领导的助手,秘书的劳动成果往往是通过领导的工作成绩体现出来,而不能独立地显示秘书自身的成绩。秘书工作具体而繁忙,加之机密性强,因而很少出头露面,留名留利。杨修却完全相反,凡是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似乎都少不了他;凡是可以显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他几乎每次都要表现一下;他的风头出得比领导还足,得到的虚名甚至远远超过他的顶头上司曹操,这样的秘书,领导怎么会喜欢?曹操具有雄才大略,但为人多疑,阴险奸诈,好表现自己。他要处处表现自己才气过人,以赢得部下的拥戴。他在门上写个“活”字,在盒上写“一合酥”,如果是自己揭开谜底,一定会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杨修却只顾为了出风头而卖力地表现自己,当然会引起曹操的忌恨,从而导致杀身之祸。
其三
领导人秘书要做到没有根据的话不说,没有把握的事不做,并且特别要注意,当领导人不在时,别人提出任何建议和要求,秘书只能负责传达,未经领导授意,决不能代替领导答复或许诺,更不能代替领导作指示,否则就是严重的侵权越位行为。由此来对照一下杨修的表现,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杨修实在是过于轻狂,仅仅凭着对曹操一个“教令”的猜测,就擅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他,是有充分理由的。
其四
领导人秘书由于职业的关系,往往能够掌握较多的机密,对领导人的想法也比较了解,心思也摸得准。本来,作为秘书的杨修应该利用这一优势,领会领导的意图,把握工作的要领,把工作做在前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是杨修随意揣摩领导的意图,多次“漏泄魏王训诲”,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样的秘书,能说合格吗?曹操以泄密罪杀他,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其五
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不论写文章还是办事情,都是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必须忠诚于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事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映情况,处理问题,不撒谎,不掺假,不缩小也不扩大。决不能背着领导另搞一套,更不能故意欺骗领导。作为曹操的秘书,杨修在此方面,是做得不怎么好的。他与曹植联合欺骗曹操,本来就不应该,而在汇报吴质的问题上又被对手陷害了,从而使曹操对他产生更大的怀疑,认为他不忠诚于自己,最后借故把他杀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现代对秘书职业的要求,秘书人员当然还必须具备其他多种素质,如认真、细致、周到以及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等。但仅从以上五点分析来看,作为领导人秘书的杨修,在素质上确实存在不少缺陷,他的死,确实可以使我们吸取很多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借鉴。
第4个回答  2010-12-10
一定会 因为刘备和曹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领导,是领导都无法忍受爱出风头的下属,聪明要适当,要学会内敛,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