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家辩一辩:中国外交应不应该遵循中庸之道

如题所述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之道的中文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好一个难得糊涂,道出了中庸之道的本质。
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可从来不去行使自己的投票权,与我国利益无关的时候每次都投弃权票,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还是一种政治智慧?反之,美国这些年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教训。长期以来,美在中东强行推行美式价值观,在以巴冲突中一味偏袒以方,结果招致“9·11”恐怖袭击,把自己拖入反恐战争。10年反恐使美劳民伤财,不仅使美错失战略机遇,更严重拖累美经济发展,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动因。
孔子的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几千年。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
有人认为现阶段中国领导人领导不了世界革命,也没有这样的意图。这样的事情只能是毛泽东。历史给我们以新的视角去品味新的国际关系,要讲共产主义,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
我认为,事情都有两面性的;中庸之道,可褒可贬;中庸之道在于做事的方法上,万事采取中间策略不刚不柔,不多不少,不偏不正,不上不下。以至有刃有余,进退得当,能进能退,能上能下。中庸之道否认矛盾的斗争和质变,而是使矛盾斗争和质变稳步进行,主张的是缓和矛盾以维持现状,并非解决矛盾以求发展 ;中庸之道的本源给了我们方向,中庸之道的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它对社会的适用性。
中庸之道也毒害了一代人,使人麻木不仁 ,人一但要是学会了中庸之道,人的创造能力就会减少了;鲁迅将中庸视作中国人性卑怯的根由和阻碍中国人进行改革前行的巨大阻力;他深深地憎恶国民的奴性性格,真诚地期盼能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真正争取到做人的资格和权益。
在南沙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相关方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邻里间闹些矛盾是寻常事,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商量解决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实在一时解不开,不如像围棋棋经中所说的那样,下不好的棋不下,姑且放一放。激化矛盾不好,将问题国际化、扩大化更不好。
面对一些国家的不当做法,中国也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说。连美国军方的一位主要将领都承认,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美国身上,航空母舰早就派过去了。不智之二:找错靠山。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其距离本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60年前的朝鲜,在美国最强盛的时候,面对一支其眼中“高级形式的游击队”尚不能取胜。而今深陷危机,内忧外患,连服役期刚刚过半的“华盛顿”核动力航母都打算退役的美国,能有多大能力和胆量实质性介入南海争端。更何况美国对自己的盟友也绝非像其口中所说的那么厚道。西亚北非之乱,美国轻易抛弃老友的行为,让其盟友都不由得哀叹“做美国的敌人危险,做美国的朋友更危险”。不智之三:打错算盘。小国搞大国平衡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甘当别人枪使,拉大旗作虎皮,频频制造事端,妄图借机谋利,只会激化矛盾,失去回旋空间,进而触发冲突,最终受损最大的只能是自己。而且冤家易结不易解。
中庸是明哲保身,求稳保守,不符当今时代改革创新的潮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大环境下落后就要挨打,再去遵循什么中庸之道简直是自寻被社会淘汰的厄运;
把中庸之道与阶级斗争完美结合的是毛泽东。向毛泽东同志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